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论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涯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技术对其有着重要的促进与影响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渗透教师专业发展各个层面的核心内容。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入手,探讨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22.
教育技术研究中的网络调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运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利用网络进行调查研究越来越显示出其明显的优势.它跨越了时空界限,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传统的研究模式带来了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本文介绍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调查的原理与方法,探讨了网络调查研究的技术实现及应用,并提出了实施网络调查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3.
24.
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当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政策制度不完善、区域差异明显、机构职责定位含混、资源共享情况差、师生素养较低等问题。高校在教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重视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创新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加强软硬件环境与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教学支持服务体系,提升师生信息技术素养,深入推广教学信息化的应用成果,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随着Web2.0等信息技术的推广与深入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已逐渐走入建设的"高原期",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焦点与瓶颈。走出教学资源建设的"高原期"、突破停滞与徘徊,需要加强资源的教育性、技术性和可获取性,以生态、再生、空间、服务、文化等观念为发展理念,按照"共享-共建-共生-共知"的建设路径,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门户社区、资源中心、服务体系及创新环境,从而建立"适应且和谐的机制、高质而丰富的资源、人本而共益的应用"的资源建设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6.
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是教师头痛、学生发遵,却又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好作文教学,让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呢?笔者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北数十个小学的调查了解发现,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教媒体的都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收集素材的能力1.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小学生作文的强大内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能引起小学生兴趣的。只有采用生动活泼的…  相似文献   
27.
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认知负荷理论为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分析认知负荷理论的核心观点与问题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式教学模式。该模式运用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控制内部认知负荷,减少外部认知负荷,提高相关认知负荷,将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认知负荷总量控制在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范围内,保证了问题式教学的高效实施。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发现认知负荷理论对问题式教学的实施确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实践反思,文章总结了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问题式教学的优势及建议,以期为开展问题式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
29.
30.
随着可汗学院、MOOC风暴和翻转课堂在全球的突然来袭。“微课”随之引起了国内一线教师及教育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教学改革和资源建设的新焦点。然而,目前关于微课的研究多聚焦于理念阐释和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微课教学模式的探究尚不多见。文章首先对微课的缘起进行简单梳理.对微课的内涵及其特征进行阐释。并结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分析.提出了ACTSER微课教学模式及其设计流程;最后,对基于ACTSER教学模式的微课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践验证.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微课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