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界与数学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很有必要从理性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一番审视,以求全面深刻地理解整合的实质,更加有效地实施整合。  相似文献   
72.
构造单位圆证明一习题甘肃省西北师大数学系张定强本刊1997年第3期第17页刊登了这样一道习题:“设0<β<α<π2,且tgα=2tgβ,求证sin(α+β)=3sin(α-β).”该文作者是通过构造三角形来证明的.笔者认为构造单位圆证明这一习题将更简...  相似文献   
73.
近年来,我们结合撰写学位论文与完成科研课题,曾多次深入藏族地区做调查研究,已对藏、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学校课程的能力等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1]。本文将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剖析藏族地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现状并提出改革的设想。目前藏族地区中小学采用的数学教材是五省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协编教材,实际上是全国统编教材的译制品。尽管采用藏语编写,但问题情境特别是文字应用题却是汉语情境,这就与藏族中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语言情境相脱离,出现理解、同化与顺应上的障碍。事实上,由于影响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74.
文〔1〕、〔2〕、〔3〕对“一个新定理”分别进行了讨论,文〔3〕给出了两个一般的定理.本文对文〔3〕的两个定理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发现了两个新的结果.为了行文和读者方便,文中所用的字母、符号、坐标系均与文〔3〕相同.图1定理1如图1,在△ABC中,BA...  相似文献   
75.
课程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量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阶段三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在整体架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核心变化体现在学段调整、核心素养融入和目标表征的转变.从质的视角比较,发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在内涵与本质、内容与表征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以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继承与发展.同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立足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数学“三会”;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优化学段划分体系;秉承发展与联系的眼光,致力于学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6.
1引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问题是数学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育的神圣使命.数学教材(本文中的数学教材主要指数学教科书)正是担负数学教育使命的基本载体,它不仅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基本  相似文献   
77.
教科书教学化是教科书的天然属性。教科书建构过程中的问题、语言、理解就是基于教学化的思考而进行的人为化的选择,显现的是一种教学预设计。虽然人们的观点、认识存在着冲突与融合的二重性,但正是这种冲突与融合使更有意义的教学得以实现。有效进行教科书教学化的前提是不断深入的学习与反思教科书;这种学习是经验整合式学习,这种反思是批判建构式反思。通过学习与反思这一路径就能使教科书教学化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78.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以三版教材中“圆”一章为例从数学文化的建构维度剖析,以更清晰地认知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建构中的地位、作用和表征特色;从数学文化的教学维度探析,以使教学的准备、设计、实施、评价及反思更显育人方式的丰富、增润和素养特色。  相似文献   
79.
“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是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宏观的指导性作用,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建构的指路明灯.对三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中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变迁进行研究,发现最新版课标在课程性质中对数学、数学素养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根本属性描述得更加清晰,在课程理念中对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理念阐释得更加精确,启示教师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性质、理念的核心要义,准确而有力量地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80.
具有良好统计教学知识的教师对统计素养教育和课标实施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统计教育研究强调需要一项针对教师寻求统计课堂变革的研究基础,统计教育研究人员在PCK和MKT框架的基础上,从提高统计课程质量所需知识这一角度建立教师统计知识的SKT结构.通过阐述SKT研究的缘起和结构模型发展,以期对我国统计教育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