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理解字词是理解句子的基础。准确地理解句中字词的含义,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爬天都峰》 (小学语文第五册 ),可以抓住“爬”和“也”二字,串联全篇,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抓“爬”字,理解作者描述的特定对象。天都峰是我国著名风景区黄山的一座奇峰。作者在标题中为什么用“爬”字,而不用“游”字或“登”字呢 ?这取决于所描述的特定对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紧扣“爬”字,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是攀登的特定对象是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又高又陡──高,从峰脚下抬头望,峰顶耸入云天,“在云彩上面哩”;陡,石…  相似文献   
62.
大修订版小语第12册选入了《七步诗》。关于这首诗,学史上多有提及,后人喜爱颇多。为免老师们翻检之劳,本搜集了部分资料,整理出来供老师们备课时参考,或由此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3.
北京市实验二小特级教师霍懋征同志在阅读课文《林海》的教学中作了新的探索,值得揣摩学习。1.找准文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和句子,紧扣中心讲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要讲清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讲求实效。”霍老  相似文献   
64.
《将相和》是一篇传统教材,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教学这篇课文很有特色,值得借鉴。这里仅作片断评析。师:蔺相如来到秦国的第一件事是干什么?生:他向秦王献和氏璧。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体会秦王一边看一边称赞的情景,想象他当时喜欢到什么程度。生:爱不释手。师:秦王舍不得放下,看啊,看啊,这时秦王应当按照诺言给赵国划出十五个城来,可是秦王不提这回事。蔺相如原来想好的第一个办法行不通,那就必须按照第二个办法去做了。下面看看他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口述)生:蔺相如看到秦王没有给城的意思,就利用秦王喜…  相似文献   
65.
[提示]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这是本文揭示的道理.如何通过老人指点商人找到骆驼的故事来认识这一道理,就成为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一教学片断以"找"为突破点,围绕老人怎样观察、怎样思考、怎样指点,终于"找"到骆驼展开.学生在愉快探索的氛围中攻下了这一难点,很有借鉴意义,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66.
李渔对自己的作品曾经做过说明:“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如候虫宵犬,有触即鸣,非有摩效希冀于其中也。”(《一家言释义》)以此验之《芙蕖》,诚非虚语。立意求新。《芙蕖》是一篇小品,自出新意,绝无“效颦”、“袭说”之嫌。为什么这样讲?自从周敦颐的名作《爱莲说》问世之后,写莲的文章层  相似文献   
67.
[学生按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思索讨论 ,分别给各个部分加上了以下小标题 :一、伯父谈读《水浒传》。二、伯父谈“碰壁”。三、伯父关心黄包车夫。四、伯父关心女佣阿三。]师 :第一部分共三小段。二、三两小段写伯父谈读《水浒传》的事。我们先来学习开头的第一小段。这一小段共有六句话。同学们反复读读、想想 ,同座的议论议论 ,看这六句话说了哪几层意思?(生读、想、议)生 :分两层。前五句是第一层 ,写伯父去世后我在殡仪馆看到的情景。第六句是第二层 ,写我悲痛的心情。生 :第一句写的是伯父在世时我的想法 ,应单独分为…  相似文献   
68.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精湛史论,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千锤百炼,力求贴切。譬如赢秦攻势凌厉,殄灭六国,作者就分别情况,运用了“破灭”、“迁灭”、“革灭”等不同词语,我们如果不加判别,一概而论,自然无法体味到作者的苦心经营了。让我们先列出例句,再研讨注解吧——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开赂秦。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已,诚不得已。对于“破灭”,诸家选本大多未注。对于“迁灭”、“革灭”,不少选本——例如江苏人  相似文献   
69.
[初读课文后 ,黑板上留下了学生合作探究、整理归纳的板书 :写总理一夜工作开始的情景(1—2)写总理一夜工作经过的情景(3—4)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的情景(5—6)抒情部分———写亲眼看到总理一夜工作情况后的感想(7—8)]师 :我们现在先来看写总理一夜工作结束时情景的第三段课文。大家轻声读一读。(生读第三段课文)师 :课文里用了几句话来写总理一夜工作后的宵夜———花生米的?生(1):三句。师 :你给大家念一念。师 :总理一夜工作结束时和“我”一起吃的花生米是“多”还是“少”?生(2):少。师 :何以见得?生 (3):第一句就告诉了我们 :是一小碟…  相似文献   
70.
一提到结构教学,有人就以为是篇章结构的教学。这是不全面的认识。我们说的结构教学,是指的数学思想,在讲各种结构时,篇章结构只是其中的一种结构。讲篇章结构的人不一定是有结构教学思想的人,有结构教学思想的人,却一定意识性很强地去讲篇章结构。篇章结构是语文知识结构中处于高级层次的结构。这是因为。语文(应定义为语言文章)教学的任务是要求学生能掌握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