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美国社会的认同危机和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社会的认同危机和高等教育彭正梅1987年,美国出现两本畅销书,一本是阿兰·布鲁姆的《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另一本是赫什的《文化扫盲,全体美国人须知》。这两本书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美国社会认同危机的关注,强调所谓传统的基本的价值观,认为否则会危及整个...  相似文献   
42.
本探讨了德国50年代以来关于天赋儿童促进的论争和措施发展,同时指出,对于天赋儿童采取特别的促进方法也是教育平等的一个方面,应该成为正常的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3.
教化是德国的一个极具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核心概念。作为一种极具新人文主义和美学色彩的生命理想,教化的目标不是教育技术的可替换的产品,而是生命的唤醒和不断生成。它强调,教育只能是一种激发和促进人的自我活动的特殊的实践形式,而非一种技术性的制作活动;关于这种活动的反思的教育知识也只能是(实践)教育学而非教育科学,因为以心理学和...  相似文献   
44.
<正>2022年11月18日至20日,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二十一届年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本次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承办。年会以“生态文明与全球教育变革”为主题,深入探讨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使命与前瞻、全球教育治理体系重塑与国际组织贡献、国际教育交流与国际理解教育、各国教育实践创新等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45.
一、课堂教学变量模式的提出 在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邓金、彼德尔六十年代在密芝尔提出的教师个人经历、教学过程和教学成  相似文献   
46.
面对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学的身份危机,德国教育学家莫伦豪尔从文化视角,运用图像解释学方法,重新寻求和捍卫教育与教育学的自身逻辑,这尤其体现在其1983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普通教育学经典《遗忘的关联: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这部经典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想要孩子?”这一教育学最基本的问题,讨论了“展现生活方式”“再现生活方式”“信任可塑性”“敦促自我活动”这四个教育学基本原理。它们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新的教育学原理体系,从而也接续了德国的普通教育学传统。莫伦豪尔对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真正回应了教育的解放问题,强调教育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并呼吁回到欧洲大陆教育学传统。这种通过新的解释学方法绕道于教育学基本问题的尝试,提醒我们回到教育和教育学的自身逻辑,寻求新的教育学基本共识,重新捍卫教育与文化即生活方式的关联。  相似文献   
47.
面对价值变迁和价值多元化给教育带来的挑战,德国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基于知识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主要关切,其中以世俗化的道德课为专门德育课程.“道德课”是柏林于2006年开设的一门中学必修课,它以道德知识为基础、以世界观中立的理性反思为主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该课程可以作为一种基于知识的、能力导向的道德教育的现实...  相似文献   
48.
国际文凭课程作为一个有使命和理想的国际教育品牌,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成功地应对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三种张力:在课程目的上,国际情怀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在课程设计上,学术标准与全人理想的张力;在课程运营上,精英路线与大众路线的张力。从而成长为一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49.
当前流行的学生中心论、技术替代论、教育无用论和阶层决定论都倾向于削弱教师的重要性。两个关于学业成就的关键性研究揭示了“哪些因素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大”的整体图景:一是约翰·哈蒂的“可见的学习”,使用元分析综合的方法,发现教师及其教学策略和教学法等因素、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等拥有更高的效应量;二是OECD的PISA-TALIS研究,通过大规模国际调查,发现教师的课堂实践和学校的人际环境更重要。尽管两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模型和维度,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在结论上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即需要重新捍卫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0.
两种不同的环境科学观主导了应对生态危机之策:先知派强调节制和削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巫师派主张创造、进取和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化危为机。这一分歧也反映在不同的环境教育倡议中: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社会契约与先知派自我约束和追求生态正义的理念相契合;而OECD的能力倡议与测量取向,则体现了巫师派所崇尚的技术主义和工具理性。这种分歧形塑了环境教育的不同实践路径:一是强调发展亲环境意识和价值观的规训模式,二是聚焦环境科学素养和高阶能力的赋能模式。两种路径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融合的可能性,其平衡和整合有助于构建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