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2981篇
科学研究   486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285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6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清人笔记随录(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游录》九卷 谈迁 撰 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枣林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六十四岁。明诸生,因愤明史著述多有失实,遂萃毕生精力从事明史纂辑,成《国榷》100卷,为有明一代的信史,不意全书手稿于顺治四年为宵小所窃。孺木志不稍沮,奋其余年,又重纂成书。  相似文献   
52.
就新闻传播活动而言,“效果问题是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实现有效传播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着效果,一切围绕效果,确保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3.
基于Fedora的数字资源管理方案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清华大学开展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背景,通过对开放源代码的Fedora系统框架的研究,以及和DSpace系统的比较,提出了基于Fedora的数字资源管理方案,为解决不同种类数字资源统一存储管理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4.
开放源代码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DSpace和Fedora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两种流行的开放源代码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DSpace和Fedora进行了研究,对其体系结构和主要功能特点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为关注这方面研究的同行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5.
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在新闻主题思想的提炼上下功夫。增强思想的可读性.就是在提炼新闻主题,确定新闻主旨思想时.多从吸引读,适合阅读的方面着力.让新闻主旨思想更具有吸引力.能让读眼前一亮,更好地唤起阅读冲动。  相似文献   
56.
近几年为不少人写过书序,渐渐形成一些想法,认为写书序小能只对“书”,还应对“人”:只有先把作者说清楚了,才能让读者了解这本书为什么写,写些什么,有无一读的价值,以达到知人论书的地步;另一点想法是,必须把写序者本身也放进去,为什么写这篇序,对所序之书有何评论,能否和自己的学术观点相印证、甚至辩难一番,这样的书序才不流于空泛庸俗,且有味道,能起到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57.
58.
大数据时代对编辑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编辑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只要善加利用,大数据会给我们编辑注入新的能量。本文分别从编辑应该提高对目标的关注度,有的放矢地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建立信息关系网和信息资源库4个方面分析大数据时代编辑获取信息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结合文化学相关理论对"花环龙"的起源、表演风格、艺术特点、传承与发展等情况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花环龙"起源与祭祀有关,源于需要;"花环龙"表演凸显"圆文化"风格,表演艺术突出"合和文化"特征,其制作融入了"阴阳五行文化";"花环龙"以客家儿女为参与群体,以祭祀、拜师授徒等多种形式传承;非物质文化自身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是"花环龙"传承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0.
1 教学示弱艺术的内涵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 min就能登顶,但那样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无法认同克洛普的决定,不听他的劝告,毅然向上攀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