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41.
国民的职业教育专业选择意向分析●沈百福董泽芳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职业教育中如何根据社会需要与国民意愿进行专业设置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1年,我们曾经就专业设置问题对农村职业中学作...  相似文献   
42.
教育经济区域划分与高教投资差异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在讨论了教育经济区域的概念,教育经济区划的意义、理论基础、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将我国30年省市区划分成直辖市、发达、中等发达、欠发达等四类教育经济区域。并就教育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地域分布的关系;各类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展开了讨论。进而分析了各类地区高教投资诸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十二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制度研究主要聚焦于重视人才培养制度概念内涵的界定,突出人才培养制度影响因素的考察,关注人才培养制度存在问题的探讨,以及注重人才培养制度对策研究的探索等。但也存在多维视域研究欠缺,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定量实证研究较少和内在机理探讨不足等问题。反思我国人才培养制度研究,应不断提高研究质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强调多维研究视角,注重互动机理的探讨,并致力于定量与定性研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4.
董泽芳、张国强在《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撰文,首先对大陆教育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十八本概论性教材类著作做了总体分析,从结构体系上看,这些论著可分为板块结合型、有机联结型、逻辑推演型和专题集合型;从研究主题上看,依据学科概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四大类别,  相似文献   
45.
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十个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创新水平则是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标准.指出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切入点主要反映在探索未知的新领域、论文选题的新高度、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概念术语的新阐释、谋篇布局的新思路、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以及成果应用的新价值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46.
师范生专业技能研究的现状及趋势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范生专业技能的研究存在着价值认识不足、概念界定不统一、分类缺少依据、培养目标模糊和等问题。师范生专业技能研究存在着四大趋势:研究视角的开放化;研究内容的综合化;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主体的发展化。  相似文献   
47.
论高校目标管理中的机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目标管理需要与之匹配的组织机构,而目前高校目标管理机构设置问题较多,只有遵循责权一致、上下贯通、任务归一和管理幅度适中等原则,才能设置责权分明、层级合理、高效运行的目标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48.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既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符合自身文化传统的创新之路,形成了注重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重视多轨并行,促进规模扩张;适应经济发展,调整教育结构;重视教师发展,保证教育质量;加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成立大学系统,增强竞争实力;制订卓越计划,提升教育品质和推动多元评价指导改革发展等特色。  相似文献   
49.
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表现:其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其二,高校教师感觉压力过大;其三,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普遍,这些必然危及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当下,虽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问题十分突出,但由于它诱发于合理的多元背景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社会转型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重的负荷,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因此,高校教师角色适应不良难以回避。从学理而言,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具有十分明显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与已有的高校教师问题研究相比,研究高校教师角色适应问题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入学统考"制度虽有考试方式不科学、选拔标准不全面、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弊端,但"统考"的社会价值不能否定。试行"申请审核"制具有不少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可以在部分单位先行先试,不宜全面推开。此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从制度上重视宏观(国家)层面与微观(招生单位)层面的系统设计,前者包括确立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等;后者包括对招生模式的设计、操作程序的规定与运行机制的健全等。其次必须在操作层面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整体设计与局部试验结合、立足国情与合理借鉴结合、适度突破与稳步推进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