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研究试图为信息化环境下的职前教师培养探索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过程中选取了20名职前教师进行实验,使用了教学评价、定量统计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研究过程中职前教师参与在线实践社区的情况,教学实习过程之初、之中和后期的实践性知识水平进行了跟踪、调查、评价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在选取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参与在线实践社区有利于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而且初始的实践性知识基础能较好地预见其后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高考题是缜密的,但金无足赤,由于出题者的一时疏忽,仍然不免会出现瑕疵。高考题目是否公正、是否有水平,关键在于高考试题是否出得科学、缜密。  相似文献   
24.
混合学习强调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自主学习的混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其中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显得异常重要。文章旨在揭示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哪些潜在类别,不同类别学习者是否具有不同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过程模型,以及这对于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的设计有何启示。研究首先对239名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测评,然后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样本学习者可以分为高、中、低三种不同水平的自我调节学习剖面类别。然后分别对三种类别学习者的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行为数据进行过程挖掘,研究发现:(1)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更多体现在执行阶段的行为上;(2)中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表现出更强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3)高水平自我调节学习者体现出更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与更强的整体规划能力。因此,在线自我调节学习环境需要引入自适应支持机制,为学习者提供适应性的过程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5.
Moodle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odle是一个基于Web2.0的网络课程平台,支持多样化的教与学方武,可以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个性化学习创造一个高质量的网络学习环境。同时它还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学习者在线学习及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26.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对贵州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一定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校外科技活动的统筹机制不完善、科技活动资源和科技师资短缺、非正式科学教育理论研究有待深入等方面,最后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在其职前教育中建构一定的实践性知识对其顺利地扮演好教师角色及其未来的专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各高师院校对职前教师的培养仍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对实践性知识的培养重视不够.虚拟教研社区依托现代网络技术,联合教育专家、教师及职前教师构建一个开放、动态、交互的虚拟教研平台,让职前教师在其中实现教师角色的社会化及实践性知识的初步建构.  相似文献   
28.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靠兴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应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问、好胜、好想象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作文素材资源,创设能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作文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下结合“看录像作文”课题实验,谈几点肤浅的体会。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作文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之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  相似文献   
29.
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缩小了教育资源配置的鸿沟,实现了技术层面的因材施教,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系列新的正义问题也随之出现,如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问题、教育数据的安全问题、智能算法推荐的剥削问题等。因此,需要对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复杂性具有充分的认识,在经典正义理论基础上提出解决智能教育正义问题的正义原则,以推动智能教育的正义进程,实现智能教育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0.
邓国民 《江西教育》2000,(11):31-31
目标——让学生明确  清晰的教学目标犹如醒目的靶子,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每上一篇课文,我首先要学生认真阅读单元前的“导读”,再看看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思考,练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明确学习目标。如我教《黄河象》一文,学生按上述方法,讨论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来历的依据。 2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解各段间的内在联系,体会科学家推理的条理和严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除……以外……”“连……也……”的句式说话。师生都明确目标,教与学配合就更加默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