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是基于大学和小学合作实践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具有大学和小学获得多重价值的合作共同体。通过大学与小学的协同合作,推进大学与小学在小学教师教育上的合作,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和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大学与小学合作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重构平等的合作文化、建立规范的合作制度、确定有效的合作内容、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真正促进合作并彰显合作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32.
文章采取了个案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个案,通过自编问卷的形式调查哈尔滨市6所小学共计350名小学教师对于此课程设置的认可程度,以此来了解哈尔滨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于基础教育教师需求的适应性,并提出若干修改建议,希望对教师职前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
笔者从2007至2009年高考英语口语加试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尤其是对高考听力考试取消后所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作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针对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后果的理性思考,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为了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课程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围绕武术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以及教育资源,依据武术课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把武术课程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技术传授”和“思想教诲”协同育人的有机整合。研究认为:武术课程思政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武术“思政元素”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武术课程思政“技术育人”和“理论育人”为核心的教育观,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武术教育思想内在机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5.
我经常埋怨风,埋怨雨,且理由充分。虽然这不过是很平常的风很平常的雨,但因为它们给自己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甚至在我眼前制造出某种可怕氛围,我责怨起来总是底气十足、振振有辞。 但有一个雨天,我见到一位气象学家,他对我只因为雨天给我带来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愤懑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36.
“周末”:报业改革的先声我国报纸副刊的传统特征是以文艺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面貌,面向各个层次的读者。直到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推出改革开放后报纸的第一个“星期刊”,才打破了报纸“铁面孔”形象。此后,报纸纷纷开办了周末版和娱乐副刊。这些改革...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传统教学不利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新型教学法──利用语言实验室进行穿插教学法。详述了将音标、辨音、语调、节奏等项内容穿插在一起的教学过程,从而一改以往诸项讲授、单一模仿训练.人为使知识脱节之不利,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8.
基于2005~201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A股上市企业规模特征出发考察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渠道。研究发现:中国货币传导的资产负债渠道确实存在;上市公司的规模特征在资产负债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规模大的上市企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弱。  相似文献   
3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针对新的《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对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新课程目标的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40.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之间的关系历来被刑法学界认定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一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关系。但是,在考虑犯罪要件构成时却从来不给犯罪对象一线机会而坚决地维护犯罪客体的核心地位。然而,在对“犯罪客体”进行定义的学说中也出现了不少争议。笔者在无心动摇犯罪客体要件地位的前提下欲对犯罪客体概念作个补充,并以此为契机将犯罪对象纳入犯罪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