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中考作文类型中.命题作文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审题、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因为在同一命题下.有利于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等.体现出中考的公平性和选拔功能.命题作文,就是给一个完整的题目.除去作文要求.不给任何附加的材料。它将选材及描写对象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个范围.有的可能极大,  相似文献   
12.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在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情况下,设置一定的内容,布置、利用一定的环境和活动,对人们进行塑造和影响。心理学家切尔和布雷姆做过一项政治宣传实验。他们把被试对象分为高控组和低控组,两组都阅读同一篇宣传材料,只是在高控组所阅读的材料中插入一些带明显控制意图的语句,诸如“除此之外皆不可信”,“其他意见不足挂齿”等等。阅读后,测量被试的态度,结果是,高控组中有50%的人接受了宣传材料的观点,有40%的人态度向相反方面变化。而低控组中67%的人接受了宣传的观点,18%的人态度无变化,态度…  相似文献   
13.
切削颤振是机械加工中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障碍,会降低加工质量和刀具寿命,还会影响机床正常工作及产生噪声,依据控制理论和振动理论对切削颤振中的方向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4.
理科讲解语言与沟通性教学语言(对话)以不同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因而其运用的目的、基本特征及要求不同。由于它们各适用于不同的理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因而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是理科教学语言有机整体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科教学中辨证地运用这两种教学语言,对全面有效地实施理科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体制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对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践而成长。那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如何进行创新教学?我想,可以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去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普通中学的生物学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生物教师研究的一项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摸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添拆项法是初中代数因式分解的难点,这不仅表现在知识的难度上,更主要的是难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呢?  相似文献   
18.
1995年高考试题给予的启迪湖北省邵阳县陈桂芳,王任意1995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继承了1994年高考试题的优点,同时又有所变化,它将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谈谈它给予我们的几点启迪.一、高考复习要重视信息1995年高考命题的方向早就通过...  相似文献   
19.
好文章当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让人茅塞顿开,久而难忘。好文章要靠好的立意来支撑,好的立意能使文章增色,使文章出彩,提升艺术品味。古人讲“意犹帅也”,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气和势”之本,《考试说明》在发展等级中对立意深刻作了详细的说明: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当前,高中生的作文存在着“低龄化”、“幼稚化”的弊端,文章缺少生活的体味、青春的思辨和时代的激情。那么,怎样才能让考生在高考中使作文立意深刻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肤浅的看法,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示。一、关注生活,挖…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矛盾冲突及现实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经常处于一种矛盾冲突之中,呈现为一种“非冲突“的形式,在高等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上均有体现。论文从功利主义思想和现实教育制度两个层面,分析了矛盾冲突的原因:高等教育政治论哲学占据市场、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引领潮头,以及对政治学公民权利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学社会冲突理论逻辑的悖反。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双管齐下”的现实抉择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