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儿童右脑增智体操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市73名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1年的开放式对照研究,以自编儿童右脑增智体操作为运动刺激源,使用脑诱发电位测试仪,获得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数据,采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WISC-R)和儿童用脑习惯的测验表,对实验前、后儿童智力的变化和用脑习惯等进行相关研究.实验组ERP中SP3潜伏期缩短,ASP3波幅加大(P<0.01);右脑度、智商水平与对照组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1).编制的“儿童右脑增智体操”对反复、科学地加强左侧肢体运动及手指、眼睛等部位的灵巧运动,并配以节奏轻快的音乐伴奏对儿童少年脑潜能的开发和智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女性青少年最大耗氧量间接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测试了250名10~19岁女性健康青少年的最大耗氧量及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五项形态指标和肺活量、脉搏、台阶试验三项机能指标.将各项形态机能指标及派生指标与最大耗氧量作相关分析,然后,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形态机能的比例,以及实用简便的原则,将各项指标分成六组分别与最大吸氧作逐步回归,建立最佳回归方程.本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后退法,共得到12个回归方程.其中6个用以预测最大耗氧量的绝对值,其复相关系数在0.79~0.83之间,F检验具有显著性.另6个回归方程用以预测最大耗氧量的相对值其复相关系数在此0.43~0.59,F检验也具有显著性意义.最大耗氧量相对值的预测在文献中不多见,然而,最大耗氧量相对值较绝对值更能反映人体有氧工作能力.本文认为对于最大耗氧量相对值的预测仍然是十分有意义.至于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回归方程尚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53.
独立学院的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材料。针对独立学院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档案存放周期长、门类多,数据量大的特点,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详细分析了独立学院教学档案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4.
基于政府监督管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在线演化过程,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媒体和媒体及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之间的博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事件在线演化的总体趋势主要依靠媒体传播,意见领袖引导;媒体会根据事件的影响程度决定是否进行实地报道从而选择发布信息的时间;而政府需要通过惩罚蓄意扰乱网络秩序的意见领袖或网民,以及合理调控惩罚力度,得到理想的稳定策略,从而实现加快平息事件在线演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5.
男性儿童少年通气阈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215 名10~19 岁男性儿童少年在跑台上做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达通气阈(VT)和最大耗氧量(V·O2m ax)时各指标的变化。受试者按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表明:男童达通气阈(VT)时在10~15 岁期V·O2、V·O2/HR、MV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5~17 岁期间保持稳定;18、19 岁年龄组达峰值;VT时V·O2 占V·O2m ax 百分比在50.7% ~56.4% 之间;V·O2 相对值、V·O2 /LBM 均未见随年龄增长的规律;HR在150~164 次/m in 范围之间,占HRm ax 的75.4% ~79.8% ;VT时V·O2 、V·O2 /HR与V·O2m ax 时对应值呈高度相关(0.88、0.92)。  相似文献   
56.
在界定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从网络关系维度、资源配置维度和信息传递维度三维并进视角构建中国科技服务企业服务创新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作为评价方法,测度中国科技服务业2010—2019年三维并进程度和省际差异,并进一步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科技服务企业三维并进的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科技服务业3个维度整体保持着协调并进的发展水平,但还存在着三维内部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低的问题;(2)中国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上体现为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3)企业规模、企业数字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财政支出在科技服务业三维并进中作用显著并存在着区域异质性和产权性质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