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纵观课程改革与发展史,每1次对课程的争论无不伴随着对知识观的辩论,不同的知识观对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代知识观的转型赋予课程发展新的理念,对课程改革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我们的体育课程改革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本文从知识观转型的角度对当代西方知识观转型进行简介,并分析了新的知识观影响下的新的课程观,最后对建立在后现代知识性质基础上的新的高校体育课程观与教学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两课”教学中运用点面结合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两课”教学时运用这个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主要分析了“点面结合”教学法在多媒体“两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美国师范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海燕 《教书育人》2005,(12):61-61
1.提高并严格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在美国,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历来低于其它综合大学。因此,在公众的眼中,上师范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不佳。为改变师范院校的生源状况,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州都提高了师范教育专业的录取标准,对人校和毕业的师范生增加了许多限制。如有的州要求师范生入学前要接受能力测验;师范生必须先接受四年的大学教育,然后才能接受1~2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相似文献   
15.
本科与高职衔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现有制度框架下解决高职教育发展制度瓶颈、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积极尝试。文章分析了常州科教城在江苏省试点中"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地方特色,指出三所合作高校成立院校联盟,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质量标准、教学资源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树立了院校合作的有效范例。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小学的择校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国中小学择校制度的形成择校于八九十年代开始流行于美国。在此之前的一百年时间里,美国一直实行免费的、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制度。公立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不能自由选择学校(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除外)。即使家长掌握了学校质量好坏  相似文献   
17.
操作员管理系统是集信息输入、统计查询及短信息收发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员管理平台。主要使用ASP.NET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软件技术。并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教育现象学写作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的,主题的确定需要经过资料的收集和提炼两个过程,在收集和提炼主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从生活世界中提取、注重直觉的感受和尽可能用直白的语言陈述。  相似文献   
19.
一、美、法两国文化特点及民族性格特征浅析 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之初的条件与英国和欧洲很大不同。当时的美国殖民地人口稀少分散,没有古老的城市,没有中世纪的传统,缺乏资源,一开始就形成了由地方团体创办、由校外人士控制的组织方式,这与当初欧洲的组织方式是完全不同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是分散控制的,很容易受市场力量的影响。美国人有着强烈的个人表现欲望,是典型的移民文化,典型的内部导向性民族,总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倾向。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是最缺乏组织的,几乎完全是一种相互之间自由竞争的市…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迅速发展要求以"大工程观"为指导开展工程实践教育。阐述了基于整体论思想建构立体化现代工程中心的观点,阐明了"现代工程中心"建设的实际架构及运行机制,分析了其环境支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