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972篇
科学研究   19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8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一直以来学校的教学影像资料都存放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中心安排人员进行管理,教师现用现借.这种管理模式不光浪费时间,也不方便,而且限制影像资料对学生开放,利用率偏低,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设一个方便、快捷的共享平台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72.
刘杰  彭原 《职业圈》2007,(4X):40-41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更加重视员工的培训来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拓展培训作为体验式培训的形式之一,有其存在发展的理论依据,这种全新的培训方式在提升员工素质、改进团队绩效方面倍受企业推崇,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3.
如果要探究一些媒体的名牌栏目因何久盛不衰?因何拥有众多的受众?答案可能众说纷纭,不一而足。然而,细细品味起来,除了这些优秀栏目十分注重采编播控各个环节的“精耕细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一种理念贯穿始终,这就是人文关怀。这些栏目由于把目光投向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人,把普通个体的生存状态作为新闻的主角,因而引起了受众的强烈共鸣,深得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974.
975.
高屋建瓴话职教──外国专家谈职教的地位和作用刘杰北京国际职教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我国职教界打开了一个放眼世界的窗口。从这里我们了解到,来自五大洲、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职教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职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任...  相似文献   
976.
本文介绍了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政策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外商投资对河北省外贸的影响 ,说明了河北省引进外资的政策类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7.
武侠崇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着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学生武侠崇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充分挖掘武侠崇拜在中学生群体中产生的积极效应,为武术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978.
979.
回来后说采访了夏青、葛兰,本以为小城的居民会茫然不知,谁料有人听了便惊奇:“你们采访到了他们么?那可是播音界的权威,大名人呢。”便问二老眼下的状况如何,好久没听他们在电台播音了呀。  相似文献   
980.
有人提出用建立无书公告栏来减少拒借率。他们认为:尤其是高等院校,教师说要看某种书,一定会有很多人同时来借,当这种书借完时,应在公告栏上写明“某某书已借完”字样。这样,后来者就无需再查目录或写索书单,继而造成一系列的拒借率了。但他们认为,无书公告栏不能真正减少拒借率。所谓拒借率,就是读者未借到的馆藏图书册数与读者需要借用馆藏图书的总册数与读者怀着借某书的愿望来到图书馆,图书馆有馆藏而无书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时拒借现象已产生,拒借率也就随之上升了。无书公告栏只不过是种交换形式,将读者需要借书的愿望消灭在写索书单之前,告诉读者不要再向馆里提出借书要求罢了。它既不能取消拒借现象,也就根本谈不到减少拒借率。如果明知拒借现象已经产生却视而不见,并千方百计去阻止这些现象反映出来,与掩耳盗铃何异?出现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作者忽视了统计拒借率只是为更好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