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87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能否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这一假设性命题进行论证。研究认为,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性"的文化载体,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文化符号以及一种具有"标识性"的文化输出品,中国武术能够担当起有效促进和推动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文化使命,并成为塑造当代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2.
阐述室外热网压力仪表管的保温的方法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3.
“文化立国”战略指导下的中国武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化立国"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为背景,以"中国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运用文化学、社会学、传播学的理论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应该承担起在本土继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世界范围内推介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将保持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个性作为发展武术的底线,将武术的传播基础锁定在最广泛的大众平台上,将个性鲜明的武术套路作为世界推介的核心,来选择中国武术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4.
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尽管韩国跆拳道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是快捷和广泛的.但是,中国武术无论在历史背景、文化礼仪,还是在技术、技法方面都是韩国跆拳道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形象"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展开理论探索.首先将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界定为一种"文化输出"活动,具有塑造"中国形象"的文化意义;其次从"文化差异"、"文化误读"、"文化认同"三个方面指出当前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建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来推动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发展策略,即:(1)树立正确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消解世界对中国武术的文化误读;(2)树立正确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构建中国武术的国际化认同;(3)树立正确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武术的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6.
太极拳:体认道德伦理的文化教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包罗万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文献资料法,将以传统道家哲学思想为源起的太极拳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照分析,撷取了太极拳拳理中"尚中求和"、"以柔克刚"、"以静修身"、"虚实有度"、"无为而为"五个方面的内容来解读与之相互映射的传统道德伦理的内涵,以求推敲出其内在的相关性,凸显出太极拳的道德伦理教化功能,试图向世人阐述"体认太极拳理,体认伦理道德"的太极思想要义。  相似文献   
117.
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民间传统武术则无疑是我国最大宗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将两者作为一个相互体来审视,造成国家政策和基层群众实施上的"断链".探讨在保护我国民间传统武术的进程中,国家和民间武术传承人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只有在国家和民间传承人的双重扶持下,才能够将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完成得更好,让民间传统武术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文化.  相似文献   
118.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而探索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发展的当代路径。以兼具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特点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对通过录像和照片采集的武术套路规范动作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花鼓灯的典型动作进行跨文化双向比较,从动作形态、演练礼仪及规则、传承方式、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动作名称、动作形态、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趋同,武术套路的部分动作形态、演练礼仪与规则、传承方式等与安徽花鼓灯也趋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具有"舞中有武""武中存舞"的身体动作的双向互证融合关系,这也再次佐证了"武舞同源"的观点。最后提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9.
在体育产业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下,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太极拳品牌蕴含的产业价值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当前太极拳品牌消费仍然停留在低端层面,太极拳品牌文化含金量不高,文化产品缺乏附加利益,健身培训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 太极拳品牌消费必须重视符号意义的建构,突出示差符号消费,使太极拳品牌消费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并重视太极拳品牌消费空间的拓展. 惟其如此,太极拳品牌才能彰显出巨大的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