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83篇
综合类   69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典型的身体文化,迥异于西方之身体观。当下,回归生活,回归身体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术,从一种身体哲学的视野出发研究和探索中国武术身体的理论维度。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一种文化的身体践履。它通过身体的思维,构建出了世界的图式,推出了社会的伦理,最终目的为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从中国儒释道传统身体观的视野出发,中国武术在其至深的影响下,建构出了一套异于“他者”的充满魅力的文化身体观。如:“身心一体”“体美合一”通达“武以成人”的儒家身体修行理念;“身道一体”“致虚守静”通达“武以成道”的道家身体修行理念;“以气养性”“自为无相”通达“武以成性”的佛家身体修行理念。最后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我,回归主体,必须返回身体,从身体出发,进行身体的救赎。唯有此,被去魅、被反身、被异化的身体,才会变得更加灵感而动人。研究对于挖掘中国武术身体哲学的深度,探析作为表达主体、展现场所、哲学本体的中国武术之身体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2.
在“泛西化”浪潮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武术被强行纳入体育场域被“塑造”的“强制性阐释”之路,只讲“应然”,不讲“实然”。在这种主体隐退的阐释下,武术出现了一系列不尽人意的尴尬处境。研究认为,要摆脱“圈套”的发展范式,必须改变“强制性阐释”的局面,坚持“主体性阐释”的立场,建构中国武术发展的自身经验,方能产生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根据“主体性阐释”的文化特征,从相关联的四个维度提出了适合中国武术自身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3.
中国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的有效阐发、诠释及转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时代任务.本文主要采用身体现象学的方法,依据儒家文化之礼仪观、身体观,从实践智慧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传统意蕴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与诠释,揭示了"身礼一体"的文化意义.研究认为,中国武术"身礼一体"体现在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自身的身与心关系等四重维度的智慧表达,彰显了显著的根身性、反身性、切身性的具身性特点.最后,根据中国武术"身礼一体"的内在特征以及创新转化的时代诉求,提出了加强"身礼互训、契合"内容与形式"、建构"主体间性"、对话"传统与现代"等复魅及重构路径,旨在促使"身礼一体"的中国武术得以真正可能.  相似文献   
74.
武术与舞蹈的起源及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借鉴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法,运用跨文化比较动作分析法、观察法、田野调查法等,探寻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典型动作与武术套路规范动作的历史渊源,从而探索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发展的当代路径。以兼具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特点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安徽花鼓灯为研究对象,对通过录像和照片采集的武术套路规范动作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徽花鼓灯的典型动作进行跨文化双向比较,从动作形态、演练礼仪及规则、传承方式、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动作名称、动作形态、审美观与传承人的社会价值观方面趋同,武术套路的部分动作形态、演练礼仪与规则、传承方式等与安徽花鼓灯也趋同。安徽花鼓灯与武术套路在历史演变进程中具有"舞中有武""武中存舞"的身体动作的双向互证融合关系,这也再次佐证了"武舞同源"的观点。最后提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动作与武术套路动作融合的启示。  相似文献   
7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2008~2011年公开发表的与武术文化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和分析,从武术文化的内涵、特征与价值、武术文化的传播、保护与传承、地域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教育、武术文化产业方面对武术文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了解近年来武术文化研究的状况,并对未来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发现,近年来的...  相似文献   
7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着主观上的就业观念滞后和就业准备不足,以及客观上就业渠道的狭窄和培养环节的欠佳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7.
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认为:外显的"形"是中国武术内在的"神"所寄托的依据,以形传神;其次,内化的"神"是中国武术外在的"形"所体现的灵魂,神为形之用;最后提出,"内外合一"的"形神兼备"是中国武术整体体现的关键,"形者,生之具","神者,形之本。"唯有如此,才是中国武术技术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完整呈现的根本。  相似文献   
78.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能否成为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这一假设性命题进行论证。研究认为,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民族性"的文化载体,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文化符号以及一种具有"标识性"的文化输出品,中国武术能够担当起有效促进和推动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文化使命,并成为塑造当代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79.
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民间传统武术则无疑是我国最大宗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将两者作为一个相互体来审视,造成国家政策和基层群众实施上的"断链".探讨在保护我国民间传统武术的进程中,国家和民间武术传承人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只有在国家和民间传承人的双重扶持下,才能够将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完成得更好,让民间传统武术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文化.  相似文献   
80.
在体育产业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下,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太极拳品牌蕴含的产业价值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当前太极拳品牌消费仍然停留在低端层面,太极拳品牌文化含金量不高,文化产品缺乏附加利益,健身培训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 太极拳品牌消费必须重视符号意义的建构,突出示差符号消费,使太极拳品牌消费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并重视太极拳品牌消费空间的拓展. 惟其如此,太极拳品牌才能彰显出巨大的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