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应对疫情是学校体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认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体育具有重要价值:个体层面价值,是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家庭层面价值,是激活家庭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层面价值,是维系国民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石;国家层面价值,是科学防控新冠疫情的辅助手段。学校体育要发挥特殊使命:重视生命安全价值,为生命安全护航;立足健康本位价值,为全民健康助力;延展医疗辅助价值,为体医融合赋能。学校体育要积极践行担当: 完善在线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居家体育学习质量;开发疫情体育课程,实行疫情体育长期教育机制;发挥体育教师力量,助力推动国民体质健康促进;发挥体育科研优势,服务国家科学防控疫情需求。  相似文献   
2.
摘要:近现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从无到有、由零碎到系统,体育课程建设始终存在国际性(西方化)和民族性(传统体育)两条基本路线。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际性和民族性两个视角分析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学校体育课程的形成与“体操”盛行;武术成为学校体育课程合法内容与西化程度逐渐提高;传统体育几无建树与国际化建设几经波折;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进一步受到重视与国际性建设主导地位形成。对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历史环境等的分析发现:我国体育课程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发展呈现出“非同步性”、“社会依赖性”、“差异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以及“科学性与非科学性同在”六方面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现实生活和跨学科地解决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基本要求是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其基本过程是“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保障路径包括:体育课程实施者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整合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与能力;立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防范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出现各种虚假现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合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学生运动员的成长历程,以及体教融合的行动机制与背景要素。研究发现:学生运动员的成长是兼顾技能磨炼、知识传授、个性塑造、情感交流、智慧培养的过程,蕴含着一个吸纳了多个异质行动者的行动者网络;该网络中,宏观面的核心行动者是教育行政部门,微观面的核心行动者是教练员。虽然在“升学主义”框架下,以体育人的多元价值被应试教育的实用价值所遮蔽,甚至带来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但以学生运动员为利益聚合点,以“为孩子找一条出路”为共同目标,各异质行动通过多元参与、过程控制、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体教融合。鉴于学生运动员是体教融合这一复杂系统工程中的重要微观主体,各行动者需明晰体教融合所诉求的理想模式,考虑将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轮岗作为制度创新的关键对策,并鼓励发展为青少年提供多元化体育服务的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大陆与台湾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接触与冲突,针对北京申奥成功,分析了台湾当局利用此时再掀“台独”风暴和“绑架”2008年奥运会政治图谋的可能性。对此,在呼吁人们保持警醒的同时,提出借鉴前东、西德国合队组团参加奥运会模式和进一步演练体育的“民间大使”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包括身体活动、运动学习、户外教育、食物与营养、心理健康、性教育,以及身体保护与安全7个关键的学习领域。其中身体活动按照人体五种基本运动形式进行分类,分为移动、跳跃、旋转、摆动和平衡,1-8年级都按照这种分类组织教学内容,并提出教学案例和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试图从"文化"和"环境"的视角重新审视体育教材分析的理论内涵。认为在体育教材分析过程中融入相关体育文化精神的要素,将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同时,注重体育教材实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体系的分析与创生,可以促进体育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并从体育教材分析的实践操作角度入手,探索了体育教材分析的具体执行"路线图",以期为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育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场域中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2)实践困境表现在体育教学德育价值和功能的泛化导致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狭隘理解限制品德教育内容的生成,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固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技能教学过程未重视师生交往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价值,体育品德的内隐性使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客观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强调技能教学项目完整性与突破体育教学德育时空界限,用多种品德教育方式调适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学习的体验,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提取情境中学生情意品质的表现是体育品德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在利益观的视阈下,体校是在建国初期国家的需求和特定群体满足中产生与发展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转型期又在利益分化中滋生困境,并断裂了体校社会关系使体校生源链条脱节,体校培养体制的破裂,造成了供需平衡关系的失调.分析体校这一利益主体,确立利益整合机制的内容构成,明确建立运动员利益的保障机制和利益分配的平衡机制,建立运动员利益受损救助机制,构建管理部门直管模式,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使体校在利益分化中产生差距,又在分化中产生平衡,最后呈现动态的发展.体校的嬗变就是利益分化与利益平衡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时期我国体校教练员队伍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数量比不够合理、教练员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教练员学历水平低下等问题,提出了增加教练员数量、改革教练员选拨方式、建立严格的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