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高技术是密集现代科学知识的技术,是具有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是对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技术高技术形成一个技术群,主要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高技术在竞技体育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正在深刻刻地改变着竞技体育和运动训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
1.社区体育发展的大局观(1)科学发展观不仅要增强人民体质,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建设体育的物质文明,也要建设体育的精神文明;不仅要扩大体育的参与程度,也要提高体育的参与质量。(2)社会转型理念社会转型是当今中国社会变迁的总体特征。社会的经济转型和组织转型引发的竞争机制、政府职能转变“、单位体制”松动、以及“社区体制”建立等,对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的重构。(3)建设和谐社会理念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要求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人民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不仅要重视竞技体…  相似文献   
23.
增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体育社会科学的原始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其主旨是通过体育促进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主体是体育社会科学人才,内核是体育创新主体的自我超越,外壳是全新的体育知识产品,标志是对体育发展的主导作用。相对保守的传统文化、整体较弱的国民素质、急功近利的科研体制、急待优化的学术队伍、粗放的研究模式、极端的科学主义、强烈的泛意识形态思维和淡漠的学术批评氛围等,束缚了我国体育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应增强批判意识,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学术队伍,改进科研模式,提高国民体育科学文化素质,构建高等体育院校创新体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提高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修养。  相似文献   
24.
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基本视角,从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人口负荷、必须应对的结构性冲突、需要推进的深层变革三大方面,论述了上海都市体育发展的前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5.
采用社会学质性方法对上海市两家敬老院高龄老人体力活动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高龄老人体力活动以中低强度为主,自主性体力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生理、生活需求,健身锻炼活动虽然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局限。体力活动参与水平与高龄老人晚年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身体健康状况是制约高龄老人参与体力活动的首要因素,而自我效能感的丧失是阻碍高龄老人从体力活动获益的深层因素。  相似文献   
26.
黄聚云 《体育科研》2010,31(4):17-21
研究认为目前的全民健身工作和研究中出现了“封建迷信”、“花钱买健康”、“教育柔性化”、将“健身”化约为“体育健身”和理论前提过于简单化等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与理性的缺失与重视应用研究轻视基础研究的体育研究范式有关,揭示和反思这些误区是为全民健身事业理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27.
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参与体育锻炼能力的信念。它对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很强的预测性。本文通过对上海市5个区县的中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上海市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较高,有较好的锻炼习惯;他们的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上海市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自我效能感与平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存在显著相关;性别与运动自信存在显著负相关;民族、学历与抗阻自信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8.
体育公众人物形象的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学角度探析了体育公众人物形象的构成、形成机制、社会特征、社会影响及相关社会问题。提出体育公众人物形象是一种符号系列,一种“角色表演”,一种社会资源,一种商品,代表着特定的体育价值取向。体育公众人物的形象是现代体育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29.
问政于民是我国制定各项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本要求,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上海体育学院社会调查分中心针对市民对体育的认知及参与情况、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印象及满意程度、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及希望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体育的喜爱度和参与程度比较高,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存在时间、经济、设施等障碍,市民对各项体育事业发展有期待,建议制定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响应市民呼声。  相似文献   
30.
运用社会学视角,介绍我国体育概念争论的历程及主要观点,重点梳理"体育整体观"与"真义体育观"之间的较量过程,对双方代表人物和观点进行评析。从制约因素、非现实性冲突、范式革新等角度,论述我国体育概念争论的发展机制。指出我国体育概念研究中存在的本质论、实体论、还原论、目的论和功能论等误区,提出要综合吸纳社会学等多种理论成果、加强专题学术史的研究、增强批判与反思意识、保持包容通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