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5篇
教育   2919篇
科学研究   367篇
体育   1478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15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1173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41.
教育效益的价值基础和基本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涛 《教育研究》2005,26(10):61-65
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关系是教育效益的基础,由此生成了教育效益结构体系的基本向度。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由特定的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人的价值及其关系支撑着,教育活动中三种价值既各有特殊地位、客观上存在冲突的可能性,也互为条件,还构成了两个循环过程的协调统一。教育效益是教育活动中三种价值及其关系实现的结果, 包含着基于使用价值、商品价值的基础性效益和以人的价值为核心的建构性效益两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942.
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李森 《教育研究》2005,26(10):55-60,79
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研究中,对构建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一个经过筛选的虚假的环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学事件和环境等组成,与自然生态相比,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课堂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化的课堂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发挥着滋养、环境参照、动力促进和制度规范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43.
脑的可塑性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亚鹏  董奇 《教育研究》2005,26(10):35-38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受学习、训练以及各种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动态的修复或重组,也就是体现出所谓的可塑性。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的生命全程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儿童大脑、成人大脑以及非正常人大脑均具有可塑性。由于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塑性是动态变化的,而且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其功能活性以及可塑性本身也不一样,所以,在制定相关的教育方案或干预措施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大脑可塑性的这些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科学的保护脑、使用脑、开发脑;充分利用大脑的可塑性,重视早期教育;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教育环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全面了解影响大脑可塑性的因素,寻求大脑可塑性与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944.
学院制的内涵与学院的设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燕 《教育研究》2005,26(10):76-79
学院制是大学以学院为实体性主体和管理重心,凸显培养人才和发展学科等职能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与管理模式。实体性是提高学院制运行效率的保证; 不断追求学科发展的目标是实施学院制的根本目的。学院制的内涵要求学院的设置要遵循管理幅度原则,有效控制学院数量规模;遵循发展学科原则,规范设置学科性主体学院; 遵循情境性原则,灵活设置特色学院。  相似文献   
945.
美与丑是相对存在的价值论事物.这决定了美不可能属于知识论领域的任何一种“真”。在价值论领域内,美既不属于“善”、“利”一类理性事物,亦不同于生理感觉和心理感觉的对象。它是相对独立的特殊事物,是诉诸人的精神性感觉的、属人的气质性和品格性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46.
A model of dynamic programming for repairing strategie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during a projected service period is proposed,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degradation in strength of componen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al load.This model takes the safety grade of a structural system as the state variable of repairing strategies,and incorporates economic factors including expected repair cost,property loss due to structure failure,goods and material loss due to structure failure,loss of production interrupt due to structure failure,and inspection cost in decision making.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repairing strategies are sensitive to the probability of accidental loads as well as the failure costs.The practicality of the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947.
以两种女子竞技排球服饰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了女子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运动服饰的款式、色彩、图案、面料、装饰配件、服饰的功能性要求、服饰的视觉效果、身体的裸露及紧身程度、着装规范以及两者服饰兴起和流行的社会及商业背景.通过图像和文献的分析及比较,认为两种服饰在风格和款式上的差异主要受到运动的竞技特点影响以及运动商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男、女沙滩排球服饰的比较,得出商业化进程对沙滩女子排球服饰的相互影响和促进作用大;以沙滩女子排球服饰为例,论述了竞技体育比赛服饰的视觉美感、比赛的观赏性以及项目繁荣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9-2008年间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13种体育类核心期刊和<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有关太极拳方面的学术论文(共310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30年来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的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太极拳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攀升的过程;研究领域与方法从单一学科研究到交叉学科研究、描述性研究到实证性研究、技术性研究拓展到多个不同领域的研究;研究内容具有不平衡性,主要集中在太极拳健身价值、教学、现状发展、文化和技术训练等方面;基金课题较集中在上海、河南、天津、福建4个省(市)地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建议:各级决策部门高度重视、扩大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49.
中国男篮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后卫群体对中国男子篮球队整体实力的影响,探讨提高后卫运动员能力的对策.方法:通过观看现场直播和比赛录像,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男篮后卫群体的比赛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在得分、助攻、抢断、失误、篮板5项指标上,男篮后卫群体有3项指标(得分、助攻、抢断)与世界强队优秀后卫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据此,提出"空间-机会"观点,用于解释我国男篮后卫群体低得分、高失误、抢断少、助攻难的原因.结论:后卫群体的能力"短板",是影响中国队竞赛成绩的主要原因.建议:中国队应确立各位置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坚持"快、准、灵"传统技术风格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破紧逼、体能、对抗和娴熟运用各项技术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50.
目的:了解登楼梯能量消耗状况以及探讨能耗测量和计算方法.方法:30名受试者登12层楼(每级台阶高度16 cm,共204级台阶,垂直距离32.6 m),每位受试者以90步/min和100步/min的步频上下两次楼梯.在登楼梯过程中,通过便携式肺功能仪(德国CORTEX MgtaMax 3B)测量受试者的摄氧量、通气量、能耗、心率、呼吸商、氧脉搏等指标.结果:上下楼梯的能量消耗比是2.7;1;在一定步频范围内,随着步频的提高,能耗相应增加,两者呈线性关系.以90~100步/min上下楼梯可以代表日常登楼速度;以90~100步/min登12层楼的运动时间不到3 min,多数受试者的能耗、心率等生理指标经过快速上升期后进入稳定状态;登楼梯的能耗值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20岁组男性显著高于50岁组男性和20岁组女性;利用多项式回归建立的登楼梯能耗预测方程,能够准确反映日常爬不同楼层的能量消耗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