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0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教育   7756篇
科学研究   2112篇
各国文化   76篇
体育   1137篇
综合类   690篇
文化理论   123篇
信息传播   15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352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652篇
  2013年   1302篇
  2012年   831篇
  2011年   878篇
  2010年   811篇
  2009年   718篇
  2008年   726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649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深入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胞关系的影响及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二孩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以民主型为主,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同胞关系,父母对同胞冲突处理策略在父毋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建议伴随二孩政策推进,全面三孩政策实施,父母应坚持民主教养,为幼儿树立榜样,及时关注大孩的心理变化,树立正确处理同胞冲突的观念,采取以幼儿为中心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同胞冲突。  相似文献   
992.
作为现代教育理论和大学教育发展的产物,研究性教学理念主张将科学研究模式纳入教学活动,以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研究创新的能力。在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有助于进 一步凸显英语专业的“专业性”,弥补传统“技能本位”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缺陷。通过“基于问题的课堂启发式教学”和“基于课题的课外合作式学术实践”,英语文学研究性教学将有效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实现文学的“致知”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建设在中国方兴未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应具有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发工具多元化、兼容性良好、交互内容分类清晰和学习提示功能健全的特征。研发团队中的主讲教师、设计专家、美工、程序员和辅导教师具有各自的职责和选聘条件。课程设计中要建立学习元标签、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和具有交互分类功能。要建设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欧美博物馆观众人数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何留住核心观众成为西方博物馆界的当务之急。而我国博物馆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出观众结构问题的隐忧。“经常性观众”成为探讨这些问题的重要基础性概念。为此,我们在界定“经常性观众”概念和爬梳其研究传承的基础上,针对南京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钱学森图书馆的来馆观众开展定量研究,围绕经常性观众的构成情况、影响变量以及变量与经常性观众的关系进行频次和交叉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博物馆绝大多数观众是非经常性观众,据此提出针对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观众的不同策略;主张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将非经常性观众变成经常性观众,并以此作为长期目标,促使参观博物馆渐成日常。否则一旦“博物馆热潮”消退,将会不断失去观众,从而对博物馆的未来发展造成灾难性打击。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水族达人训练营”活动为例,从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和过程的确定和实践及研究资源的获得等角度,探讨博物馆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提出基于博物馆资源的研究情境的构建。以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角度,从参与学校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到建设博物馆研究性学习实践课程,拓展现有馆校合作项目,深化博物馆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996.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壮族聚居地开展的“三月三”民族节庆进行调查,认为振兴地方节庆经济、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体育旅游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着传统节庆活动向体育节庆流变.提出了体育节庆开发要依托民族文化、采取政府与市场合作、科学论证评估、注重宣传和打造节庆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城市群.认为辽宁沿海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的极化作用较强,辐射作用不足;大城市资源、区位、规模相似度高,竞争程度强,内部损耗高;中等城市数量少,小城市规模过小,难以形成有效的聚合效应.应加强首位城市的辐射效应,建立合理的城市间产业分工,保持沟通渠道的有效畅通,形成层级式卫星互动结构.  相似文献   
998.
科学选择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路径,要以前瞻性的思路、创新性的理念引领改革发展。在两年“明显变化”发展路径选择之初,就要积极探索实现五年“大见成效”的途径,并且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根据“三大目标”及发展指标的要求,结合毕节试验区的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思路,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999.
The tools used in learning processes are in a continuous state of flux.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is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CTs) to educational contexts. This provides new possible ways to carry out learning activities, new learning services, the possibility to use new kinds of contents and activities, etc. However, ICTs have not provided as many advantages as they were supposed to, so changes are necessary. In this context, a new set of tools, Web 2.0, offers a new way to understand the Web, in which the user is the centre. Further, users can cooperate in order to define contents. This concept is also applied in technology-mediated learning but there are important problems when one tries to integrate such tools and concepts with existing system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se tools in tradi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various possibilities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After that, an interoperability scenario is described and two experiences are presented to show how 2.0 tools can be integrated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its effect in educational process.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stitutionally powered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iPLEs). The concept of the iPLE can be seen as a way universities can incorporate learner-centred approach into the architecture of their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ose that there are other ways to learn complementary to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such as using distributed Web 2.0 tools from 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PLEs). With that aim in min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loratory study with two different iPLE configurations, analyses how they modify the learning–teaching process, and reports their perceived usefulness from the students' point of view. These two cas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y a research group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rom a Spanish university in graduate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As reported by other case studi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use the environment basically in the academic context and this usage is conceived as another time and effort requiring task. This fact can be observed in the low level iPLEs customization. The overall conclusions we can extract are, on the one hand, that the new environment to integrate informal and formal learning should be flexible and adaptable to the student's needs and preferences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at academic tools might someday become personal t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