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15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目的:探讨采用饮食与运动方式同步对糖尿病前期(IGR)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无运动习惯的63名糖尿病前期确诊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人)与实验组(32人),实验组饮食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并进行每周5次的中等强度有氧健步走或羽毛球运动和每周2次的重复15~20次/组×4组/项的多部位哑铃抗阻力量练习,对照组不干预,让其自主生活;分别在实验前和12周末晨采集受试者血样测试IFG、IGT、HbAlc、TG、HDL-C、LDL-C,并测量BMI、WHR、VFA以及和ABI、PWV。结果:与实验前比较,12周末实验组IFG、IGT、HbAlc、TG、LDL-C和BMI、WHR 、VFA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HDL-C则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ABI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除VFA出现显著性增大外(P<0.05),其他指标却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12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除PWV没有差异(P>0.05),而ABI出现显著性增大外(P<0.05),其他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饮食和运动同步干预能有效逆转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代谢的紊乱,且有效改善体型,减少内脏脂肪。  相似文献   
572.
目的:研究健身登山对中老年肥胖患者体质水平、血脂、胰岛素抵抗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对肥胖中老年患者128名,进行健身登山训练,并于登山前后各测定一次体质水平、血脂、胰岛素、C反应蛋白。结果:健身登山后研究对象的体质水平、血脂、HDL-C水平、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C-反应蛋白均较健身登山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健身登山能够作为中老年肥胖患者的运动疗法方案,对预防和减少中老年肥胖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3.
目的:采用Meta分析定量评价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对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减脂效应,为促进HIIT在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内外大型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定量合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包括488名研究对象。HIIT能够有效降低超重和肥胖青少年体重(MD=-1.73 kg,95%CI:-3.25^-0.21,p=0.02),BMI(MD=-1.42 kg/m^2,95%CI:-1.97^-0.87,p<0.0001),体脂率(MD=-1.70%,95%CI:-2.94^-0.45,p=0.0002)和腰围(MD=-1.80 cm,95%CI:-3.5^-0.10,p=0.04)。"高强度短间歇"HIIT方案能够显著降低腰围(MD=-2.31cm,95%CI:-4.20^-0.42,p=0.02);"高强度长间歇"HIIT方案对降低BMI(MD=-1.44 kg/m^2,95%CI:-2.03^-0.84,p=0.0001)和体脂率(SMD=-0.56,95%CI:-1.08^-0.05,p=0.007)作用显著。结论:HIIT能够有效改善超重和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产生有效的减脂效应;"高强度短间歇"(运动时间10~30s,间歇时间10~30s,运动强度为100%~120%MAS)能够显著改善内脏脂肪量;"高强度长间歇"(运动时间2~4min,间歇时间1~3min,运动强度为85%~95%HRmax)HI-IT方案能够明显改善身体成分,降低体脂含量。  相似文献   
574.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项目众多,需要演进审视才能了解其整体发展全貌。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和各项目形式引入及兴起的时间点,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阶段大致分为孕育期(1840—1911年)、生成期(1912—1948年)、形成期(1949—1976年)、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五个主要发展时期,各阶段间表现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逢其时的“成长态”规律演进形态。  相似文献   
575.
目的:探讨身体活动水平(PAL)与体成分、骨密度(BMD)的相关性,为提高女性骨质健康及防治骨质疏松等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2名女性青少年(总体年龄均值+标准差)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体力活动IPAQ评估量表将受试者分为运动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人。其中运动组纳入标准为持续运动时间达三年以上,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大于6h,而对照组标准为无运动队经历且每周剧烈体力活动低于1. 5h。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身体成分(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肌肉质量)及骨密度(全身及脊柱、盆骨、大腿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1)运动组与对照组的体脂肪及全身肌肉质量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而全身、脊柱、盆骨、大腿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2)体重、身高与全身、脊柱、盆骨及大腿BMD呈显著正相关(p <0. 05);(3)肌肉质量与盆骨、大腿BMD有中等正相关(p <0. 05);(4)脂肪含量与全身、脊柱、大腿、盆骨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有规律的增加运动量能提升女性青少年的骨密度;增加自身肌肉含量对骨密度有利。  相似文献   
576.
目的:研究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计步器(手腕、腰部和鞋中底)在步行、慢跑和上下楼梯时记录步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20名受试者按照实验要求以自我选择的速度依次在400m塑胶跑道上进行步行和慢跑以及上下总共17层的楼梯共10次。所有的步数通过计步器和摄像机记录。一周后所有受试者人员重复上述测试,只记录计步器数据。结果:在步行时,腰部和鞋中底的计步器的精确性显著性的高于腕部(p < .05)。在慢跑和上下楼梯时,鞋中底的计步器的精确性显著性的高于腕部(p < .05)。计步器放置于腰部和鞋中底都表现为较小的相对误差值(<3%)。在慢跑和步行时,放置于所有位置的计步器都表现为较高的可靠性(alpha>0.80)。结论:在慢跑和上下楼梯时,计步器的精确性并不受到放置位置的影响,但是上下楼梯时无论放置在任何身体位置都未达到高度可靠性。综合所有情况,在鞋中底嵌入计步器可能是用以记录人体日常活动情况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7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在不断强化职能和组织履行提供社区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主导职责的基础上还应同社会组织、市场组织相协调来改变资源配置总量不足、供给模式单一、服务效率不高、供需错位、地域差异明显等现状。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78.
教师教学质量是教师教学行为达成的阶段性教学效果和教学成就,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认识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点。本研究通过对荣昌县4 203名教师和47名教育行政管理者的调查,了解了当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观念的现状,找到了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统计学支撑,发现了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79.
对散打运动员的技能进行定量化评定的探索,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由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及其代表性(三级)指标和指标权重、相应的评价标准构成的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技能评价体系,经检验,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为散打运动员技能发展水平的评价以及训练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8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广州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在重点探讨体育与城市间的互动关系基础之上,对其融合的因素、融合的基本模型、融合的机制、融合的运作模式及融合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体育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基本策略,即自上而下制定融合发展的政策法规;建立四位一体的综合规划管理系统;树立融合的基本理念,提升城市软硬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