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先请大家读一读下列的书评标题(题目): 叶圣陶:《读〈野火春风斗古城〉》吕东明:《颇具价值的〈竺可桢日记〉》西波:《〈危城〉读后》张守仁:《〈十月〉,永远是金色的》。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列宁:《一本有才气的书》茅盾:《论赵树理的小说》林默涵:《了解·借鉴·自强》陈涵胜:《“桃花潭水深千尺”》。上面的书评标题分成两组,都是采用了单标题的形式,头5篇  相似文献   
102.
一、编辑与编辑劳动“编辑”一词有哪些含义?《辞海》是这样解释的:“①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阶段。②指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辞源》上的解释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编”就是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当顺次排列讲。“辑”就是收集,古代“编辑”一词的含义,基本上限于整理次序,以及补校写本的正误脱漏等等;到唐代,“编辑”的概念就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随着近代印刷的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出版业,随  相似文献   
103.
如果你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或者已经取得了硕士学位,现在又选择了编辑这一令人向往的职业。那么,你在出版社或杂志社编辑部里最初接触的编辑工作,很可能就是审稿。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来说,最早自然是从选题开始的,然后是组稿,而有了作者的稿件以后,才能进行审稿。因此,审稿是选题、组稿工作的继续,又是为下一道工序(加工整理)作准备的。著名前辈编辑家叶圣陶写过一首有关编辑工作的诗,其中说:“选题订审校雠三,唯审唯精为指南。”说  相似文献   
104.
我国近代书评的出现与发展,固然有受到西方影响的一面,但也有它自己的内在发展的因素,它继承了中国文人评书的传统,其中与序跋的关系就很密切。我国古代书评不发达,书刊的序跋常常是书评的一种方式。因此,有人说序跋也是书评。最初的序跋,一般是放在作品的最后。司马迁的《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就是如此。那时统称为序,后来才把放在一本书或  相似文献   
105.
图书评论,象文学评论等一切批评工作一样,也是一种评论工作,只不过它是以图书为出发点,围绕图书进行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是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早在30年代,叶圣陶写过一段关于书评的精辟的话:“书评是写给作者看的,假如没有摸着作者心情活动的路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与作者和作者的全书不相干。同时书评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读的是这一本书,你就不能不啃住这一本。”(《叶圣陶论创作》第82页)这样,书评写作就有了对象和目的。那么,书评写作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还是继续引述叶老的意见:“我不欢喜听一味的赞  相似文献   
106.
我国现代图书评论的历史,如果从本世纪初算起,大致也只有80多年的历史。然而溯其渊源,追其传统,究其影响而论,恐怕就不能不联系到我国古代的文学评论文字。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开始,唐宋以后,文论、诗话、词话、曲话,就很昌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收入“集部·诗文评”的书目,共85部,计524卷。文论诗话以后,又逐步发展到以评论图书文献为  相似文献   
107.
(一) 戴文葆:《介绍<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载《新颖的课题》一书,三联书店1986年版。著名历史学家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是本世纪50年代很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在1952年经修改重新出版以后,曾经在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出版科学理论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我国出版科研史上是有光彩成绩的重要时期。应该说这也反映了我国出版史研究的新面貌和新成就。出版史要叙述出版发展的历史,阐明出版工作和出版物,以及出版家(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及其贡献等)在社会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109.
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和哲嗣至善先生,以“叶氏父子”之称,誉满书界。至善先生从小就生活在父亲身边,朝夕相伴,亲受教诲。学生时代起,他就不倦追求知识,爱好古文、诗词,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浓厚的兴趣。他有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喜欢创新,常有闪光的思想。抗战期间,他们全家在四川。  相似文献   
110.
21世纪对编辑人才的要求跨世纪出版编辑人才培养纵横谈(二)编辑是干什么的?中国编辑学会会长刘杲在1998年7月召开的编辑学会第四届年会上,作了一个明确的概括:编辑的本质特征是选择和加工。这也是编辑活动的客观规律,这个概括是很简练、很明确、很有深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