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PRESSCIRCLES’98·2△声屏世界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骏德传播符号是指能被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人类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出版了教科书《新闻评论学(修订本)》后,最近又出版了新闻业务丛书《广播评论——功能、选题与语言艺术》。《广播评论》一书的作者仲富兰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评论员、主任记者、《今日论坛》节目的主编。该书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新闻评论的成功经验与作者的真知灼见,努力研讨广播新闻评论的特殊规律与写作技巧,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目前,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书籍不少,然而花30多万字专门研究广播评论的书籍还很罕见。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上海电视节学术交流活动去年11月13—15日在新落成的广电大厦(广播电视国际交流中心)五楼会议厅举行。其中心议题是“当今广播电视发展及其对策”。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中国上海与台湾的十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当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动态、有线电视的现状与发展趋向、电视文化与节目设置的思考、上海广播电视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的经验等等。 笔者自始至终聆听了中外专家学者的报告,还在会后听取了专家们的议论,感触颇深,特将一些见闻与思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电视台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直接向观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由记者“采摄合一”向“采摄分离”发展,记者直接“出镜头”——在镜头前采访这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在西方,现场报道意思为“在镜头前报道”,或“站着报道”。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凡是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画面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口头播报等皆是;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进入画面,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所见所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超过自身感官饱和与接受能力所产生的一种抵触情绪与反向思辩。在信息传播中,则是受传者由心理定势的支配,对传播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传播的相反方向得出结论,固执己见,对传播的信息与观念予以反对。前两、三年,某大报曾热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张骏德经济新闻是报道党的经济工作与人民的经济生活的新闻,其题材范围总是与农业、工业、财贸、交通、市场等有关。党的十四大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新闻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与显著,尤其在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终评近日结束,共评出优秀广播新闻16篇,优秀广播社教作品15篇,优秀电视新闻18篇,优秀电视社教作品19篇.  相似文献   
18.
拜读了学兄何光先生的大作《论新闻无倾向性》,启迪颇多,这对于坚持新闻工作中的唯物主义的反映论,避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防止虚假报道与失实报道等,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我是赞同客观事实信息无倾向性这一基本观点的。如果把新闻看作是独立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区县)奖"近日评出,共评出了优秀广播新闻、广播社教、电视新闻、电视社教、广播文艺5项共30篇(每项评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自上海广播电视学会牵头从2002年度"上海广播电视奖"设立区县单独评奖以来,本届"上海广播电视(区县)奖"为第七届.  相似文献   
20.
张骏德  赵民 《新闻界》2000,(6):25-26
因特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它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传统媒介开始把注意力投向了因特网。广播电视与因特网同属电子媒介,在功能上有一定的替代性。面对因特网的挑战,传统的广播电视应作出何种对策,这个问题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所重视。   目前,关于因特网和广播电视的关系,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通过因特网传送广播电视节目(即“网播”, Webcasting)的可能性;二是“网播”会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产生什么影响。   一、因特网上广播电视——网播   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