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71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92.
93.
知识链接的构建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概述知识链接中知识的各种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知识链接的类型,并由此探讨知识链接的4种主要构建方式。作者提出利用参考链接机制推进科学文献的知识链接,进行科学对象词典编制,提升作者机构等相关对象的链接与评价。建立主题图促进知识元链接,对知识要素的抽取标引推动科学数据的链接。   相似文献   
94.
科技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本国特有的数字化出版模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文章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的基础上,从办刊模式、产业链结构、出版流程、盈利模式和版权利益分配等成长因素,探讨了制约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症结所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效率和效益的产业结构的构想,为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给出了多方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5.
《编辑学报》创刊20年论文引文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捷  李旭林  程斌  曾建勋 《编辑学报》2009,21(6):554-557
以万方数据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1989-2008年的论文引文数据作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编辑学报>自创刊以来20年间的载文、作者、引文、被引等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刊的编辑出版现状.  相似文献   
96.
97.
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14  
在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探讨精品科技期刊战略的实施目标、管理体制和遴选办法,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具体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98.
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满年  曾建勋 《编辑学报》2007,19(6):399-402
通过对我国科技期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精品科技期刊服务与保障系统的功能目标、建设框架、组织方式,结合科技期刊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保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
[目的/意义]对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发展历程,在技术革新和学术交流范式变革的背景下,预印本平台和开放期刊作为开放科学交流方式,正在相互融合,通过合作共赢,形成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科学交流生态。[方法/过程]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场景下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的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包括学科领域内的预印本与开放出版协同发展生态研究、出版社推动的预印本服务生态研究和预印本融入论文数据库生态研究。[结果/结论 ]通过对二者协同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得知,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合作具有互补性、发展具有稳定性等特征;对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生态机制提出推进策略:出台相关即时开放政策,推动预印本平台与开放期刊协同发展;融入学术社区与论文“数据库”系统,构建开放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国家开放获取基础设施,实现科学共同体学科化运营;遵循国际标准,完善预印本与开放期刊发布发表衔接流程。  相似文献   
100.
曾建勋  杨代庆 《编辑学报》2020,32(6):600-604
通过系统梳理我国科技论文外流、科研经费外流、科学数据外流的基本状况,分析该现象的主要成因和危害,包括:1)科研人员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政策导向偏差,科研方向受制于西方;2)我国科技期刊相对较弱,科技版权资源依赖国外,带来国家信息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扭转我国科技论文大规模外流的对策建议:1)将中文版科技论文发表或提交国家知识库纳入科研项目的考核范畴;2)在国际论文发表过程中主张自身版权利益,引导我国英文版论文在国内发表;3)强化对预印本(知识库)成果认可,推动论文迭代优化和优先出版;4)制定国内外期刊版面费统一的报销标准,实现国外期刊“国民待遇”;5)破除“SCI至上”,扭转“以刊评文”错误导向,重塑同行评议生态;6)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科学引文索引,推进科学评价的自主原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