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分析了海量空间数据信息所面临的数据质量问题,对普通的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多级空间插值方法,并给出详细的算法流程. 结合三维地质体建模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级插值可以保留三维地质模型的更多模型细节.  相似文献   
82.
(接上期) 1865年——请读者记住,这是科学史上电磁理论的诞生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组描述电磁场运动规律的方程。他证明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又可产生磁场,这比法拉第的磁性能产生电流,电流产生磁性又高一筹了。  相似文献   
83.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初识先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那时我在新闻出版署工作,全国每两年评选一次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在台上干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他对家中的保姆也指导读书,还教她写点小文章。先生的住处是在校园北边的一座很旧的老式楼房里,朗润园13号楼。  相似文献   
84.
上回书说到,开普勒以毕生精力弄清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人们把这些行星按开普勒的轨道一一摆开,倒也运转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85.
带伤的美丽     
梁衡 《中文自修》2012,(Z1):63-64
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如让你欣赏一位带伤流血的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尴尬?40年后,当我重回内蒙古乌梁素海时,遇到的就是这种难堪。乌梁素海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东边的乌拉山下。4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时曾在这里当记者。叫"海",  相似文献   
86.
夏感     
还记得这样的开头叫什么吗?对,"开门见山"。开篇就点出夏天带给我们的感觉:紧张———万事万物都在争先恐后地生长,释放生命的激情,怎能不紧张?热烈———艳阳每日都高高悬挂,  相似文献   
87.
把栏杆拍遍     
梁衡 《高中生》2012,(4):22-23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老实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近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日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的气势。  相似文献   
88.
都市报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报纸新品种,不觉间已经20年了,而且已成为报业中的一个支柱,如果写报史不该忘记这一段历史。 “都市报”这个名字现在听起来当当响,其实当初是无奈之选择。上世纪90年代,城市经济、市民文化大发展,许多城市纷纷要求增办晚报。但当时思想还不很解放,规定一个城市不能办两张晚报。于是就想出了这样一个名字。其实还是晚报的内容。不想口子一开,倒出现了一个新报种,给报业带来新的繁荣。  相似文献   
89.
说真话最难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0,(8):47
世上什么事最难?可以有无数种答案,但是在那几年当记者,我的答案是:“说真话最难”。 记者,特别是常年驻基层的记者,耳闻目睹许多民声世情,总有一种冲动要诉诸笔端,想利用自己的报纸呼喊几声。而报纸却常受一个时期形势的左右,有能说的,有不能说的,有拐着弯说的,甚至有时还要违心说几句假话。凡在七十年代“四人帮”粉碎前后当过记者的人都知道这份酸甜苦辣。我所  相似文献   
90.
告别记者     
梁衡 《传媒》2000,(10):47
没有不散的宴席。一九八七年三月我正在黄河壶口瀑布现场采访,一个电话由北京打到地区、县里,调我回京。我知道记者生涯要结束了。 其实这几年我就有这种预感。记者是年轻人的行当。我二十五岁开始当记者,一直在基层记者站,干到四十一岁。后几年我明显觉得老了,记者的生命像运动员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