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3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本文将社会化标签系统中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推送网络构造方法描述为六个步骤。借鉴演化理论,将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推送网络演化动力归纳为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移植生物进化论的相关理论,提出多重动力机制作用下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推送网络演化周期性模型:每个周期的起点就是新一轮社会网络的构建,每个周期内部的演化过程分为选择阶段、遗传阶段、变异阶段。依托原型系统搜集不同时间点的相关数据,利用网络结构计量方法对基于潜在社会网络的知识传播网络演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印证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图8。表9。参考文献13。  相似文献   
22.
基于点击流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个性化信息检索的三大目标,提出了利用点击流实现个性化信息检索的思想,阐述了基于点击流的个性化信息检索原理,构建了面向个性化信息检索的点击流信息运动过程模型,并从语法层次、语义层次和语用层次建立了基于点击流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3.
科学系统的动态性与开放性使得针对系统内部海量多源数据的组织与建模难度不断增强,进而提升了科学系统研究的技术壁垒。为延伸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系统的认知,本文强调科学知识对科学系统运行的影响,将科学视作一个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知识流动为动力的社会系统,探索性地提出科学社会计算的概念,并探究面向科学社会计算的数据组织与建模方法。首先,通过构建三元链路模型,以厘清科学社会内部实体与数据构成,实现对科学社会的抽象化表示;然后,采用多源数据对科学社会中的实体进行数据化表征,并根据三元链路模型进行“实体—属性—关系—数据”的关联,实现科学社会数据建模;最后,以科学社会人际网络和知识扩散研究为例,阐释基于多源数据开展科学社会计算的过程与研究优势。本研究旨在在底层数据与计算技术之间搭建桥梁,为利用多源数据全景化剖析科学系统构成以及开展科学社会计算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图4。表1。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24.
[目的/意义]探究学科领域科研产出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发掘其空间分布是否存在自相关性,分析其形成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基于计算机领域核心期刊从1997-2016年间的题录数据,提取机构地理位置信息,以此为观测点,对其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呈现,并测算基尼指数和中心性指数,研究其分布集中情况;通过测算全局莫兰指数和局部自相关指标,研究其空间自相关规律;通过测算皮尔森相关系数,研究其与地区高校数量、国民生产总值、研究与试验投入和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计算机领域核心期刊论文产出呈现出地理位置分布不均衡,有明显集中态势,且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同时与地区该学科高水平高校数量、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和科研人员数量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25.
挖掘记载科学知识的交叉领域文献,可以探究交叉领域形成和发展中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创造规律。本文依据词汇在交叉领域文献中的位置功能,提出了“文献空间观”和交叉领域知识生长过程模型,包括知识吸纳、知识内化和知识创新三大环节,进而构建一种全文本分析方法框架实现对交叉领域知识生长过程的量化分析。以生物信息学领域作为案例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知识内化与知识吸纳高度相关,数量差距约6倍,但变化趋势相同;领域知识创新第一次高峰出现时间晚于知识吸纳和内化4年左右;随着学科不断成熟,即时内化率保持相对稳定,总内化率降低,新增吸纳知识的内化时滞降低,内化知识激发知识创新的效率越来越高。本文所提出的面向交叉领域知识生长的全文本分析方法框架,能够丰富学术文献全文本内容分析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6.
科学与技术具有双向互惠、协同发展的特征。当前研究多从领域发展视阈探究科学与技术间的关联模式及相互作用,而较少从特定创新主体出发分析两者关联。论文和专利分别是科学与技术的代表性产出,本文以基因工程领域为例,构建以论文和专利为节点的创新型企业科学—技术关联网络,结合知识网络分析方法,整合节点语义特征与网络结构特征,揭示创新型企业科学与技术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在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中,科学向技术的转化程度更高,但科技规模过大会导致转化速度降低;(2)相比跨企业的科技关联,创新型企业内部的科技关联更具优势,科学到技术的知识流动速度更快,且创新能力更强的企业能够在更广泛的科技领域产生关联;(3)创新型企业科学与技术关联的领域多样性与领域平衡性和企业的异质性能力相关,而领域平衡性仅与领域多样性有关。本研究能够为创新型企业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提供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7.
基于知识交流网络分析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团队组织方式较为松散,团队内部知识共享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虚拟团队的知识交流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方法,形成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治理框架,分别选取局部网络层次、整体网络层次的结构指标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知识共享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8.
社会化标签系统中基于密度聚类的Web 用户兴趣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用户兴趣模型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社会化标签的独特优势,针对传统社会化标签聚类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Web用户兴趣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基于社会化标签的向量空间模型,并将社会化标签表示为Web资源及其权重的形式,以此为基础利用DBSCAN算法对其进行聚类,进而依据所有Web用户的标注行为以每个聚类为中介计算特定Web用户对Web资源的兴趣度来构建Web用户兴趣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9.
刘飞  毛进  李纲 《情报科学》2022,39(1):166-175
【目的/意义】探究国家之间科研合作的倾向性、不平等性及空间集聚模式,为促进国家间科研合作提供理 论依据。【方法/过程】以 WoS中 1978-2018年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合著文献为基础,通过合作强度、合作强度相似度 反映合作的倾向性,基于基尼系数提出合作不平等性测度指标。同时借助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理论分析科研合 作的空间集聚模式。【结果/结论】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集中趋势;合作不平等性与合作频次呈递 减关系,合作频次越高的国家之间的合作地位越趋于平等;全球范围的合作强度与合作广度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 欧洲与北美形成了两大科研合作的高-高集聚区,非洲形成了多个低-低集聚区,而亚洲形成了多个低-高或高-低 的异质集聚区。【创新/局限】本文相较地理距离更进一步探究了科研合作的空间相关关系,后续研究中将加入时间 维度分析科研合作的时空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30.
西江苗寨旅游业在政府主导下蓬勃发展的同时对西江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对古歌的影响最为明显.追踪西江苗族古歌的变迁历史,剖析西江古歌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走向,有助于探究挽救苗族古歌的思路,为西江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西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