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3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教育   4756篇
科学研究   1496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716篇
综合类   60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44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562篇
  2007年   566篇
  2006年   564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古诗《孔雀东南飞》为世人展示了一场追求婚姻自由而不能得到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通过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内涵,来揭示封建伦理道德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42.
研究了一类线性时滞切换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的二次稳定问题,利用单Lyapunov函数方法,得到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充分条件,由凸组合系统给出了切换律的设计方案,最后给出了此类系统具有H∞扰动衰减度二次稳定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43.
以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育体系和结构的分析为切入点,讨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教育主体体系及其服务体系的构建意义、要求与途径,提出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不能仅仅关注操作层面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更要站在集团发展的战略高度,从系统优化角度,规划职业教育集团的未来.  相似文献   
944.
945.
文中简要阐述了色谱法的起源和原理,并介绍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46.
梁敬蕊  刘颖 《职教论坛》2021,(2):99-103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形式,不仅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诉求提供有力证据,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对于缺乏经验的新手型实训教师,其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是一个个体性与情境性相互作用的发展历程。新手型实训教师需要通过个体主动参与、实践共同体的合作学习、行动中反思等策略逐渐建构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为其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进而实现由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相似文献   
947.
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人才需求端和人才供应端的联系,但两者性质、职能、价值目标、对社会变化反应速度等方面差别阻碍了产教融合进程。企业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急需产教携手,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呼声。产教融合的实现基础是互信机制,即价值取向的互信认同、校企资源的互信共享、人才培养的互信联动,校企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长期性、双向性和兼顾性,摒弃价值取向的短视性、单向性和片面性;充分认识校企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科技资源的互补性,构建资源的产教共享机制;积极挖掘双方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潜能,企业认可及信任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方向、质量、规格,高校认同及信任企业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及作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与特殊技能培训三方面联动。  相似文献   
948.
949.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950.
学术治理能力涵涉多元利益主体参与大学学术场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参与方式、治理的运行制度设计、治理主体的权责划分以及利益分配、治理程序等多重因素。提升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学术治理制度的善意理解力、冲突解决力、共在执行力、责任悦纳力以及创新驱动力等要素特征。然而,实然境遇下的大学学术场域由于诸多权力的交错混杂与寻租以及外部法律制度供给缺位,造成学术治理能力出现“虚假治理”困境,阻滞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步伐。真正实现学术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具有民主契约的共生环境中秉持善治理念,塑造多中心学术治理格局,确保学术治理动态过程的手段善与结果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