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教育   2398篇
科学研究   743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86篇
综合类   204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39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4篇
  1889年   9篇
  1865年   4篇
  1862年   6篇
  1830年   5篇
  182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71.
以能斯特方程为基础,推导出不对称型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完全的判别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该类反应进行完全的相关因素.对于给定的反应,主要受条件电动势和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对主体物质微粒数减少的反应,宜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反之,则宜在较低浓度下进行.  相似文献   
72.
教育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都与教育历史有联系,本文将从两个层面来阐述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历史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起源于教育历史,并随着教育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教育历史也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而独立存在,二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3.
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江苏省南京地区调查了年龄为4~9岁的112O名儿童。结果分析中我们看到,在这些普教机构中,儿童语言障碍的平均发生率是4.02%;学龄前儿童语言障碍发生率略高于学龄儿童;其中男童的比率明显高于女童,前者4.93%,后者2.93%。同时发现,尽管学科教师普遍赞同对语言障碍儿童进行各种特殊治疗,但这些儿童仅有17.8%接受过语言矫治。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语言障碍儿童的研究,并期待一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满足语言障碍儿童需要。  相似文献   
74.
Research studies on higher education: A content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content analysis of a comprehensive set of abstracts of ongoing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in 1972. The questions asked were: What kind of research is being done on higher education? Who does this research? Secondary questions were: How are the research projects financially supported? How are the research results to be disseminate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interpreted in relation to some of the less data-based literature o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n emerging area of systematic study.  相似文献   
75.
本文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基本观点,结合近年人们对剥削的争论,认为剥削是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一定条件无偿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并对剥削进行基本的分类,提出不能以行为的合法与否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为判断剥削的标准,从而为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的新特点与消灭条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陈来先生从一个思想史家立场,取径于宗教学、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及文化学等社会学科的方法,对孔子出现之前的前诸子时代(“前轴心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做出了一种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把思想史的起点追溯到殷商之际,描述并解释了三代(夏、商、西周)及春秋文化与后世文化在精神气质上的连续性,呈现了儒家思想及整个诸子学思想发生的文化准备及历史环境;揭示并论证了作为“轴心时代”出现的文化准备,中国“前轴心时代”文化演进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的转向”这一特殊发展模式与品格。从而,为前诸子时代的思想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77.
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理论建构不仅只在文学史之历时性与共时性之中运作,更应考虑在文学活动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几个要素之间运作。而传统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分法在消费时代显然不舍时宜,因为文学市场构成因素现已深刻浸入其中,影响着作看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这决定了它应当而且必须是文学活动的第五个要素;并且,在文学场中读者这一要素可能具有接受者、书写者、被书写者这三重身份特征。由此,文学的读者期待视野也必须得到重新界定。于是,我们的接受美学文学史概念就应该在一更为宏大的视界内得到与时俱迁的理论修正。本文试图从读者的多重身份特征入手,把文学活动的五要素放到文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坐标系中来探讨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78.
大学是西欧教育在中世纪特定历史背景下长期演变和发展的产物。在其生成与初创阶段,拥有悠久文化教育传统的修道院所作的贡献与施加的影响清晰可见,它们对大学给予了智力和人才支持,为其学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为其学院的组织提供了管理样板。不仅如此,修道院特别是托钵修会还介入并影响着早期大学的教学研究,为大学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光耀史册的卓越学者,也推动着大学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79.
众所周知,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开放的四个领域之一.而随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正出现在面前.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环境的完善,流媒体(stream Media)技术作为互联网中视音频传输的核心技术越来越普及,而这一新技术的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必将给网络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相似文献   
80.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adolescents’ participation in various socio-digital activities by using a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a social networking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The participants (n?=?253) were grade 6–9 students from a multicultural lower-secondary school in Finland. Three profiles of socio-digital participation were identified: friendship oriented basic participators (n?=?161), gaming-oriented participators (n?=?61), and creative participators (n?=?31) intensively engaged in diverse socio-digital practices. The analyses revealed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social networking relations as a function of adolescents’ social-digital participation profile and gender. The reciprocal values in hanging out, liking, and media multiplexity were highest for creative participators, whereas gaming-oriented participators were less socially active than their peers. The socio-digital expertise of creative participators was socially recognized by a larger group of peers than that of the other groups. The study produces methodological tools suitable for collecting systematic longitudinal data of socio-digital practices of larger groups of adolescents in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