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4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以睡眠研究的评价体系和临床诊疗推荐指南作为睡眠评价方法的前提下,重点讨论运动科学研究中实际涉及运动员睡眠评价的研究案例,分析睡眠日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运动员睡眠筛查问卷(ASSQ)、运动员睡眠行为问卷(ASBQ)、睡眠卫生指数(SHI)、多导睡眠图(PSG)、体动图、商业睡眠技术等主客观睡眠评价工具或手段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为对运动员的睡眠障碍和睡眠相关行为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价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刘静民  吴佑宏 《体育科研》2024,(1):44-49,57
板球这项古老的运动一个世纪后重新进入奥运会。为什么能快速成长,并成为一项全球化的运动?本文着眼于板球运动的历史渊源和全球化发展,分析板球运动的传统文化传播和演变历程,从板球竞赛的变革解读测试赛、世界杯、亚运会和奥运会,从国际板球组织的全世界发展分析世界板球运动快速成长及中国板球运动的举步维艰,探讨板球运动的变革成长道路及入奥后板球传统国家和新兴国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不同项群优秀青少年有氧能力,寻找不同项群有氧能力特点。方法:选择上海市2003—2014年一线、二线运动员测试数据库,从中筛选88名16岁以上男性,年龄为(17.5±1.2)岁,103名15岁以上女性,年龄为(16.4±1.1)岁,均为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对其最大摄氧量绝对值和相对值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Z分值等方法比较不同性别各项群间有氧运动能力特点。结果: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显著高于隔网对抗(P<0.05)与格斗对抗(P<0.01)。男性各项群间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显著差异;女性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同场对抗(P<0.01)、隔网对抗(P<0.01)与格斗对抗(P<0.01);女性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显著高于格斗对抗(P<0.05)。结论:耐力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高于其他项群;体能主导类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高于技能主导类项群;同场对抗项群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优于相对值,其余项群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绝对值同步。为科学训练提供有力数据支持,教练员可以结合项群有氧运动能力特点,判断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水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提高整体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测评体系应用的视角对美国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的产生发展背景、测量和评价系统、信效度、优缺点以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开展。结果显示:TGMD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定的社会和学术背景;经过30年的发展,TGMD系列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儿童粗大动作技能测评工具,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该测评体系的高度标准化。但TGMD存在着诸如指标适用性、过程性评价弊端等缺点,这需要引起使用者们的注意。文章通过对TGMD系列的解读分析,结合该测试目前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从思路和方法上提出对我国儿童动作发展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场地世界杯赛前阶段,两名自行车运动员(郭×、顾×)分别应用“减量增强度”和“训练量不变”两种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方案的训练课中运动表现和生理机能适应的差异。方法: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郭×和顾×3周完成7节功率车Tabata间歇训练(TIET)课,每节课包括4组内容为次数不同的“120 r/min稳定踏频骑20 s +60 r/min放松恢复骑10 s”训练。郭×单节课总骑行次数逐步减少、总传动距离逐步增加,而顾×常规训练课总次数不变。采集训练课中的骑行功率、做功、心率及每组骑行后的血乳酸进行分析。结果:郭×单节课总做功从第1节课的266.8 kJ逐渐降低至第7节课的201.0 kJ,但单节课的平均功率出现逐课次增加的变化趋势。郭×仅第2节课的平均心率较第1节课下降6.1%,接下来5节课明显回升;郭×第6和第7节课后的血乳酸清除量(ΔBLa)分别显著升高至1.05 mmol/L和1.3 mmol/L。结论:在场地自行车赛前阶段完成的7节功率车Tabata训练课中,通过减少训练课骑行次数、增大阻力档位,可在提高训练强度的同时,降低训练量以促进体能恢复,完成“减量增强度”的赛前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上海女足在冬训期间周训练以及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中的内部负荷进行监测分析,探讨提高女足运动员训练效果方法。方法:用心率表(PolarRS400,芬兰)实时记录12名上海市健将级现役女子足球运动员冬训期间一周训练和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10场比赛的心率(HR)变化,采用Stagno算法计算训练冲量(TRIMP)。结果:(1)周一的TRIMP显著高于周二、周五、周六(P<0.01)和周三(P<0.05),与周四[显著高于周二(P<0.05)、周五、周六(P<0.01)]无显著性差异(P>0.05);周五的TRIMP显著低于周一、周二、周三、周四(P<0.01);(2)比赛的平均TRIMP值为316.59±22.80,显著高于大负荷训练课(P<0.05),比赛中80.2%的负荷刺激集中在高强度区间85%最大心率(HRmax)以上,显著高于大负荷训练课(P<0.01)。结论:(1)在女足准备期的周训练负荷安排中,赛前3~4天适合安排较大的负荷量和强度以提升训练效果;(2)女足联赛的内部负荷主要集中于高强度区间(>85%HR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影响棒球投手投球速度的关键因素,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等平台以棒球投手、投球速度、运动生物力学和鞭打动作等为关键词,检索并整理归纳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比国内外优秀棒球投手投球速度和专项技术能力,发现投球时投掷臂肩关节外旋角度、肩关节水平外展角度、肘关节角度、躯干前倾幅度、前腿膝关节角度等运动学指标,投掷臂各环节受力峰值、前腿受到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等动力学指标均对投球速度起关键性影响作用。教练员和棒球投手可通过改善上下肢关节角度和角速度等指标参数的大小、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手段,完善投手投球技术动作,提高投球速度。  相似文献   
8.
陆星辰  张洁 《体育科研》2020,(5):95-100
紧身服装目前已成为多数运动项目尤其是自行车项目中运动者常用的运动装备。紧身服装能够通过改善运动中的静脉回流、骨骼肌能量代谢以及减少运动过程中的肌肉振动来达到提升运动能力的效果。但普通的紧身服装不能对训练有素的运动员产生有效刺激,紧身服装压力过小不能有效改善运动能力,压力过大则会影响皮下组织中的血液流动。因此,从紧身服装影响运动能力的机制,紧身服装松紧度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发现目前研究者对紧身服装提高运动能力进而改善运动员骑行效果的合适压力范围尚存争议,今后的研究要对合适的压力范围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冷热水交替浴(CWT)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后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将16名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随机分成CWT组和对照组(CON),每组8名。两组运动员均参与两周体能训练,每节训练课后分别采用CWT或静态休息作为整理活动,其间动态检测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度、运动能力和代谢指标,评价运动员机能恢复情况。结果:在主观感觉上,CWT组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下一周周一上午训练前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两组运动员经过周末休息后肌肉酸痛和全身自感疲劳度均明显改善(P<0.05);在运动能力上,CWT组静蹲成绩在每周最后一节训练课后即刻明显优于CON组(P<0.05),两周训练结束后即刻立定跳远成绩明显优于CON组(P<0.05);经过周末休息后,CWT组立定跳远与静蹲成绩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在机体代谢水平上,随着两周大运动量训练,血清肌酸激酶(CK)浓度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周训练后,CWT组血清尿素氮(BUN)浓度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CWT能缓解羽毛球男子运动员连续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和全身自感疲劳度,能延缓立定跳远和静蹲能力的下降,可能降低体内蛋白分解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总结不同运动干预诱导激活后表现增强(PAPE)的相关研究,为制定适宜的PAPE诱导方案提供参考与启示。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CNKI等数据库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后共纳入71篇。结果:涉及的运动干预包括深蹲、奥林匹克举、臀推、硬拉、腿推举、飞轮抗阻训练、超等长跳跃、阻力冲刺跑、全身振动训练、可变阻力训练、聚组训练、血流限制训练12种。结论:以冲刺PAPE为诱导目标时,适宜采用臀推、阻力冲刺跑、高翻以及超等长跳跃;以跳跃PAPE为诱导目标时,适宜采用自由重量深蹲、等长深蹲、分腿蹲结合血流限制训练以及跳深和负重蹲跳;力量水平高的运动员适宜采用全幅度运动方式以及等长深蹲;力量水平低的运动员适宜采用半幅度运动方式、固定器械腿推举以及全身振动训练;适宜将可变阻力训练和聚组训练与传统抗阻训练相结合应用于复合式训练中;飞轮抗阻训练和血流限制训练无需大重量器械即能对机体有较大的刺激效果,可用于赛前激活方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