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篇
体育   251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体育与科学》2017,(6):110-117
目的:探究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三维红外高速摄像机和测力台对26名篮球运动员在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信号进行采集。运用Visual-3D分析软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计算相关生物力学参数。结果:男、女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下足与地面接触时刻的膝关节外展角显著大于低速助跑(p<0.05)。快速助跑下男子运动员的最大膝关节外展角显著增加(p<0.05)。助跑速度显著影响男、女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膝关节屈力矩和外展力矩参数(p<0.05)。女子运动员在膝关节屈角和最大膝关节外展角参数方面与男子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助跑时女子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关节屈力矩峰值均显著高于男子运动员(p<0.05)。中速助跑时,女子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参数显著大于男子运动员(p<0.05)。结论:不同助跑速度对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部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影响。另外,同一助跑速度下部分下肢生物力学负荷参数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2.
以认知干预为代表的心理技能训练被广泛用于运动员技能的改善,其中表象训练和自我谈话对运动操作表现的改善获得大量的研究支持,但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中的适用情况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考察能否通过认知干预来加以改善不同水平网球选手的发球准确性。研究对象为国家网球青年集训队男运动员( n =24)与网球专项大学生男运动员(n =24)。研究采用3×2组间设计。实验组在两周间进行6次发球表象训练或自我谈话训练,对照组观看体能训练录像。因变量为一发击中目标区域的准确度改善率,协变量为身高。结果显示,对高水平选手而言,表象训练与自我谈话对一发准确性均有改善效果,表象训练效果更优;对大学生运动员而言,只有自我谈话能改善一发准确性而表象训练无显著效果,但自我谈话对大学生运动员一发准确性的改善效果比优秀运动员更明显。本研究总体支持了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提出针对专项需求和训练目的将心理训练方法与运动水平进行匹配是确保心理训练有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高科技泳衣兴起与衰落过程及缘由的解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新闻报道等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用客观、发展的眼光探讨了高科技泳衣的兴衰对竞技游泳运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反对高科技泳衣的人认为出于公平的角度,我们不该让外界环境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超过运动员自身的努力.支持高科技泳衣的人认为没有独立的研究支持高科技泳衣就是帮助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打破记录的主要幕后推手,况且仅仅靠泳衣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更倚重的还是平时的刻苦训练;此外,高科技泳衣的设计就是最大化地减小各运动员在水中因自身条件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阻力,所以一味地将矛头指向高科技泳衣有些过分.高科技泳衣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科学技术,新材料和现代设计的创新;“后高科技泳衣时代”,不管国际泳联怎么修改规则,各大泳衣制造厂商是不会轻易丢弃眼前这块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巨大利益和广阔市场的大蛋糕.最后,高科技泳衣的禁用导致后来者在成绩上很难超越之前穿高科技泳衣运动员所创造的记录.  相似文献   
114.
男子赛艇和皮划艇运动员心功能差异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象为省划船队经过3年以上正规训练的男子赛艇运动员13人,皮划艇运动员12人,要求受试者完成卡尔普曼推荐的两级负荷,在负荷前的安静状态以及负荷时同步进行超声心动图探查。负荷试验完成后,分别将在安静和两级负荷时测得的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按Teicholz公式计算出每搏量(SV)、每分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ΔD),并用卡尔普曼的间接法公式汁算出受试者的PWC170值。结果显示。在极限下负荷,机体做功又大致相同(PWC170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赛艇运动员由于其EF,ΔD以及SV和CO均较低。提示赛艇运动员心脏储备较大,动员较少,属能量节省化的表现。观察实验结果还可发现,随着一定程度的负荷的增加,与皮划艇组相比这一表现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5.
采用摄像与录像解析的方法对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对比研究。沙滩排球扣球起跳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相比 ,人体重心运动特征表现为 :起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小 ,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大 ;加速蹬伸阶段人体重心上升位移短 ,垂直腾起速度小 ;人体重心腾起角小  相似文献   
116.
不认识"整体性",就无法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好体育训练工作。思想市场对于训练研究也很有益,训练研究应该解除垄断和封锁,充分开放思想市场和科研市场。  相似文献   
117.
马拉松·整体设置·体力波·滚动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拉松训练,必须赋予"整体设置"的眼光."整体设置"眼光的焦点,在于能量榆出功率水平.马拉松水平的表达,在时间过程中,应该以"体力波"(完整的训练阶段)作为基本环节.早先的马拉松进步,是."间断式"的;如果由"间断式"转变为"滚动式",将实现马拉松训练发展史上的一个跨越.  相似文献   
118.
空间自相关在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GIS数据库并分析肥胖和体质总体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利用2000年和2005年对江苏省国民体质调查的数据,建立GIS空间数据库。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分别对江苏省成年人肥胖率和体质总分进行全局性和局域性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全局性分析显示,无论是成年人肥胖率还是体质总分的增量变化的标准化结果Z(I)均大于1.65,说明江苏省成年人的肥胖率和体质总分的增量变化在全省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性,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局域性分析显示,全省成年人肥胖率的增量变化在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苏中地区则呈现空间负相关性。另外,对体质总分增量变化的局域性分析显示,苏南地区主要表现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苏北地区表现为空间负相关性,苏中地区则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1)各市成年人无论肥胖率还是体质总分的变化在空间上均具有趋同性;(2)肥胖率的增量在苏南和苏北呈现同步高增长的趋势,而在苏中则表现为同步低增长的趋势。体质总分的增量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南部地区表现为同步增长的趋势,而在北部地区则表现出负向趋同性,形成一个不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空间聚集区域。  相似文献   
119.
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在运动适应性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摔跤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变化,观察大运动量训练对运动员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在人体运动适应性评价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摔跤运动员15人,分为优秀组(10人)和普通对照组(5人),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连续三周进行心率变异性测试,获得其时域、频域各指标。结果:优秀组时域各指标参数中SDNN、RMSSD、SDSD在第三周出现增高,PNN50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持续增高(P<0.05);频域法各指标参数中TP、HF、HFnorm、LFnorm在第三周出现增高,LF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持续增高,LF/HF在第三周出现下降(P<0.05)。对照组时域各指标参数均无明显变化;在频域指标中HFnorm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降低,LFnorm、LF/HF在第二周及第三周出现增高(P<0.05)。结论:伴随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以迷走神经功能加强为主导的自主神经功能提高是人体对运动负荷产生适应的表现。应用心率变异性对自主神经功能进行测定是理想的评定人体运动适应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等速向心运动中膝关节屈伸肌群的sEMG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女子柔道运动员等速向心运动过程膝关节屈伸肌群的表面肌电与运动速度以及峰力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力量测试、训练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