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96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有人说"近墨者黑",有人说"近墨者未必黑";有人说"顺境益于成才",有人说"逆境益于成才";有人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人说"不想当士兵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怎样对这些迥乎不同的观点臧否有度,笔者认为,虽然"抓其一点,不及其余",锋芒毕露,酣畅淋漓,独有个性,但往往难免说话过度,片面偏激。相反,依据对立统一理论,秉持公正公允观点,像儒家中庸思想所倡导的那样",恪守中道,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不失为一种颇值推崇的作文立意方法。  相似文献   
3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综合应用主要涉及到分布列、期望、方差,其难点是在具体问题中,如何确立随机变量,解题的关键和主要过程是运用已经学过的排列、组合和概率知识,建立起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再解决相关的题型.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大学语文主客对立的教学模式的弊病为:1)普遍使用教化论教材,教材沦为传播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工具客体,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客体;2)广泛使用灌输式教学法,教材和教师是封闭的知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的学习客体。提出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打破当前的主客对立模式,构建新型主体间性模式,其具体措施为:1)推行审美主义教材,恢复教材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二者的审美交流;2)倡导互动式教学法,使教材和教师成为开放的知识主体、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主体,从而实现双方平等交流、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34.
科学与人文融合:新课程改革学科教育的核心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人类已经在知识经济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时代。当人们重新审视科学与人较长时期对立的局面时,各国学大都认可:在科学主义保持稳固地位并继续发展、人主义日益复兴并不断加强的时期,科学主义和人主义对立的态势已开始转变,它们日益走向融合与渗透,并已形成必然之势。人们期待着生态平衡基础上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5.
班主任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调皮倒蛋、屡教不改、故意在班上挑起事端、导演恶作剧,因而常常受到老师高声责骂和严厉的惩罚。他们对老师通常怀有敌意,对老师的要求往往掩耳不闻,即使被迫接受,也是阳奉阴违,有时甚至惩罚、到家长那“告状”,或者采取更为严厉的方式将其制服。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但“不吃你那一套”而且对立情绪更加强烈,师生之间形同路人。我带班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想来,在刚接任班主任这项工作时,我也曾做过许多傻事,走过许多弯路,我也曾为自己的学生气得掉过眼泪,也曾对着学生大发雷霆、怒发冲冠,但于事无补,那…  相似文献   
36.
要顺利推进新课程,就必须走出对立思维,实现思维创新。而要实现思维创新,就必须立足于文化,以文化作为反思新课程的重要视野。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对立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特质有内在的关系,因此要从对立思维向复杂思维转换,实现思维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7.
38.
歌德的伟大诗剧《浮士德》取材于中世纪的民间传说 ,与原素材相比 ,诗剧有两处重要的改动都与圣经有关 ,一是开头“天上序幕”中上帝和魔鬼的打赌 ;二是结尾浮士德的得救升天。圣经对《浮士德》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作者对素材的提炼上 ,也表现在诗剧的主题上。《浮士德》的两大主题———“信仰得救”和“自强不息”都打上圣经的深刻烙印。它的三大戏剧冲突 :上帝和魔鬼的冲突、浮士德和魔鬼的冲突、男女主人公浮士德和玛甘泪各自的内心冲突都遵循了圣经提供的善恶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诗剧还吸收了不少圣经的典故和经句 ,成为它有机的组成部分。可见 ,圣经是《浮士德》的重要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将文化人类学的主客位研究方法引入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主位研究的目的是力图呈现教师的观点和想法;客位研究则是从教育公平公正理论、冲突理论的视角,对主位研究所呈现的内容加以客位的科学分析和论证。①  相似文献   
40.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用"主客移位"的方法,收到婉曲含蓄的表达效果.本文以唐代诗人高适、白居易、杜甫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等人的诗词为例,形象地阐释了对写法的表现方式及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