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5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非遗"传承是一项巨大工程,它所面临的的问题同样庞杂。身处互联网背景下的"指阅"时代,超速的信息传递给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为其创造了更多的契机。作为"非遗"名录之一的青塘"武当神戏",可以利用诸多契机,也势必应对多种挑战。  相似文献   
32.
衡东影子戏以它奔放热烈的气质、多变起伏的音调、酣畅淋漓的表演,散发出独有的魅力。它的音乐语汇非常丰富,文章将从唱腔唱词、锣鼓音乐、演唱风格等方面来阐述其音乐风格与特点。  相似文献   
33.
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34.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变化最小的一种制度,也是影响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最重要一个社会化变量。在中国戏曲艺术舞台上,以"状元"为题材来演绎人物故事的作品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且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当属京剧。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大大丰富了历代剧作家的创作素材,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并延伸了"学而优则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古老的戏剧舞台拓展了科举的表现形式,再现了科举制度的芸芸众生;统治者坐收渔人之利,达到了延揽天下人才为己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素,白虎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巴文化因素,熊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楚文化因素。文化交融是南阳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南阳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发达的商贸经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基础,正是这种交融促成了南阳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36.
邹慎 《科教文汇》2020,(6):42-43
黄梅戏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试图结合黄梅戏文化知识探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把戏曲文化中的文本、造型等深厚的戏曲素养融入语文教学,分析总结语文课程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语文教学与戏曲知识完美融合,展示艺术魅力,创新语文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7.
时间:2005年5月地点:北京"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会场一张炼红:刘老您好,难得有机会当面请教,我想还是开门见山,请您谈谈新中国戏改运动的得失吧?刘厚生:这个不太好说,我这个人啊就是搞得杂,没有在哪个方面深入思考,很难很全面地说。特别到北京之后搞话剧什么的,  相似文献   
38.
宁德市屏南县四平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价值,目前,四平戏正处于慢慢衰败的状态,需要采取全面措施来进行一轮保护,同时要做到以下的关键点:一方面是保存现在的文化遗址和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是进行市场化的推广和发展,达到旅游、文化、生产一线的文化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39.
管焱 《学苑教育》2012,(22):87-87
传统文化注重探讨理想人格与理想世界中回答社会与人生的问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地方戏曲属传统文化范畴,地方戏曲综合了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构筑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核心竞争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  相似文献   
40.
戏曲文化以一种活态形式一直流淌于中国数千年的文化血脉之中,多数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本文通过对地方戏曲——洪山戏的困境与传承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辟原生态和时代性相结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