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37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3 毫秒
81.
依据国际法理论,受国际法约束不等于国际条约在国内法体系具有直接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或者缔结的国际条约仅在国际层面对国家有约束力。由于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缺乏对国际条约效力的一般性规定,国内立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法律的具体规定或者司法解释就成为国内法院适用国际条约的法律依据。但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在"代孕子女监护权案"中适用《儿童权利公约》的方式改变了既有的国际法适用模式,将代孕子女类推为继子女后赋予上诉原告监护权,但是这显然违反了我国民法秩序下的身份法定原则。法院依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分配了代孕子女监护权,为法院保障人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同时,现行宪法第三十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法院适用国际人权条约提供了合宪性基础。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合宪性审查机制时,适用与宪法权利性质相同的国际人权条约规范或者原则,既可达到保障人权的效果,也可为法院参与合宪审查提供空间。  相似文献   
82.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从政治角度高度重视国际法.特别是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他逐步提出并完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因此严格规范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重大外交行为.在事实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及其主要方针.保证了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为台湾最终回归祖国.提供了法理基础和原则。他还完整准确而且积极地认识、理解国际法的强制实施方式,着力于国力增强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坚强的实力基础和战略制衡。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3.
伊拉克战争成了美国“新帝国”政策的试验场。但虽赢得战争却输掉道义的美国是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成为“全球帝国”的主宰。  相似文献   
84.
阿拉巴马号案与晚清国人的国际法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巴马号案是19世纪一件著名的国际法案例,19世纪60年代,美术驻华公使蒲安臣在有关阿拉巴马号问题的交涉中,曾试图引导清政府接受国际法,在晚清国际法输入的过程中,丁韪良等译介者对这一案例的意义大加渲染,以此标榜国际法的公正性,阿拉巴马号案在晚清知识界和外交界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促使国人从肯定其理惺 精神的角度承认国际法的价值,强化了国人对国际法的信任。  相似文献   
85.
本文根据薛福成的外交活动,从三个面分析了其外交思想,即对传统思想的沿袭与改造,对近代国际法的接受和运用,外交和内治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86.
正是由于国际反垄断法调整对象的双重性,国际反垄断法就可以分成二种不同的规则。国际反垄断法 中的这二种不同的规则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针对这个问题,WTO、OECD等国际机构寻求一个更有效的对付卡特尔的方法。国际反垄断法随着国际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发展,它的不确定性也将不断地予以克服。但国际法是一种国家主权之间的规则,它缺乏国内法中克服法律不确定性的相应机制,这使得国际法中的问题常与利益问题、政治问题纠合在一起,它的解决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法律的方法,这就使国际法在运用和解释上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87.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理论方兴未艾,成为一些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文从传统意义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的产生到新干涉主义理论的形成,论述了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新干涉主义” 对他国采取军事干涉进行法理上的批判。  相似文献   
88.
杨宇 《神州学人》2012,(2):23-25
2011年11月4日,中国政法大学黄道秀教授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亲自授予俄罗斯的最高奖励——"友谊勋章",以表彰她为促进法律领域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打开研究俄罗斯法律的大门在得知黄道秀被授予"友谊勋章"的消息后,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院长A.伊万诺夫给黄道秀发来了贺信,贺信中写道:"这个奖励是  相似文献   
89.
六、法系统演化的路径 (一)信息自组织-自复制-自创生:原初法系统 法系统演化的起点,在世界范围内至今还是一个谜团.可以推论的是,法的历史起源于社会原始自然对称序的打破,发展于阶段对称序的远离平衡态的变换.法系统的组织性和有序性是在社会系统的非平衡的自组织进化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90.
1860年10月,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虐待英法"侨民"致死"违犯国际公法"为借口,悍然下令侵华英军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等中国皇家园林。查证史实,可知当时并未形成世界意义上的"国际法",美国人惠顿的法学著作《万国公法》尚未传入中国,清政府也未签署任何有关战争的国际法文件。若就事论理,指出清廷违反人道主义是必要的,但责难清政府违反国际法却是没有道理的。反过来看,拥有国际法观念的英法军队对身受重伤的中方非战斗人员清宫太监,不但未进行必要的医疗救治,反而加戴镣铐,实施虐待,这种行径与他们标榜的国际法是相违背的。英法军队焚毁圆明园,劫掠文物,是违反他们自己的"国际法"的,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