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1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834篇
教育   17526篇
科学研究   3063篇
各国文化   325篇
体育   650篇
综合类   603篇
文化理论   159篇
信息传播   7053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564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56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507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609篇
  2015年   1084篇
  2014年   2430篇
  2013年   1765篇
  2012年   2323篇
  2011年   2576篇
  2010年   1977篇
  2009年   1945篇
  2008年   2059篇
  2007年   1713篇
  2006年   1585篇
  2005年   1239篇
  2004年   1107篇
  2003年   869篇
  2002年   680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991.
数字体育作为数字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型体育发展模式,在中国特色体育学“三大体系”建设和创新中具有重要价值和功能。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系统探讨了数字体育在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及其实践进路,认为:数字体育拓展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域、激活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的生命力、增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时代感、提升了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应用水平,是完善中国特色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时代元素;数字体育革新了体育项目知识体系、体育学术理论体系和体育研究方法体系,是构筑中国特色体育学学术体系的关键支撑;数字体育分别充盈、丰富、表达了体育学的思想话语、平台话语和价值话语,是打造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在明确数字体育学科立场、关注数字体育学术创新、抢占数字体育话语高地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以将我国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数字体育治理效能,为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三大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2.
学术热点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广受社会关注和广大学术社群认可,对社会经济、政治具有重要影响,对学科的建构、价值和意义具有深刻影响的话语体系。媒体发布的学术热点是从众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遴选一定数量的主题予以发布。研究表明,学术热点会经历萌发、发展、成熟、消逝的过程,具有主观性、时代性、相对性和变动不居的特征,其生成机制分别是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学术衍生和路径依赖。积极主动对接学术热点,是学术期刊的重要工作,但不能片面追“热”,要发挥期刊主体性作用,融入学术共同体,创新学术传播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学术热点生发的期刊生态环境,从而积极有效对接学术热点。  相似文献   
993.
“五唯”是我国学术评价过度依赖量化数据的概括性表述,也是当前学术评价体系改革中难以破解的顽疾。立足于学术评价的不确定性特征及其风险,厘清同行评议的重要性以及同行专家的地位与责任,能够为学术评价改革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考视角。我国学术评价“五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科学共同体的“权力”让渡,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学术评价与科研资源分配的过度绑定,而同行专家负责任的意识以及水平不足,进一步为“权力”让渡留下了空间,由此引发学术评价中“行政干预学术”、量化指标主导等不良后果。当前,构建“负责任”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术评价多主体协同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责任与边界,将资源分配权进行必要下放,同时逐级明确责任主体及其使命,使负责任的同行拥有学术评价的实质性权力,以防止责权的错位以及不合理的“权力”让渡。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若干亟待分析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博士学位论文致谢文本作为隐性知识的固化,可以体现博士生对导师进行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将其与学术成果结合分析,有助于理解博士培养模式和知识传承效果。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情报学学科评估为A+的两所高校的157篇博士论文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利用可视化手段对情绪词和评价用词进行展示;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fsQCA),对致谢文本中多个因素与毕业后学术成果数量进行组态视角因果分析,探究博士生对导师行为理解程度与其日后学术成果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求学生涯的艰苦奋斗记忆深刻以及对导师指导行为的细腻理解这两种因素,是所有组态中占据核心影响因素次数最多的条件;在两者同时缺位的情况下,对导师学术能力的认可是主要驱动因素;导师应增加指导机会以防止博士生良好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共享意愿被埋没,博士生应提升对导师知识共享行为内控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5.
将学术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纳入学术评价指标体系,正在成为全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改革的新趋势。面对外部科研评价框架变革,英国华威大学积极调整其教师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在原有教学、科研和管理三维度的基础上,增设了影响力维度;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聘任序列教师的四维晋升标准矩阵,弹性统合学术评价中教师各项工作绩效的关系。华威大学的案例对“破五唯”背景下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坚守学术本位,凭借教学科研创造社会效益;引入定性评价,强调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成效;综合考虑不同序列教师发展特征,弹性统合评价维度;细化等级梯度,发挥学术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相似文献   
996.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997.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从理论研究、建设模式和实践进展三个层次梳理国内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明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构成和战略定位:“高端交流平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是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保障科技安全的重要屏障。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总体构建思路,包括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端化”科学交流模式、基于开放科学架构的“高端交流平台”基础设施、基于科技信息生命周期的“高端交流平台”体系框架、基于统筹规划的“高端交流平台”构建模式、基于科技情报新视野的“高端交流平台”生态机制等。最后,提出我国“高端交流平台”的推进策略:强化平台顶层设计,夯实平台组织管理体系;制订开放获取中国方案,统筹推进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平台思维和市场规则,创立国际化、专业化、工具化特色产品;强化多主体分工协同,构建“高端交流平台”服务生态。图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998.
论我国学术奖励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新华 《科研管理》2006,27(6):85-91
当今我国学界学术评奖活动中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学术奖励制度存在缺陷。本文对学术奖励制度的概念、主要缺陷及其创新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研究”在理论上做出了一定贡献,并具有实践应用价值,也存在分歧和研究盲点。本文梳理解析当前政党形象传播、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概念、时代背景、传播效果等内容的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呈现出多截面分析,少历时比较;多国内形象传播研究,少国际形象传播研究;多形象传播单要素分析,少形象传播系统性讨论;多形象传播的话语性信息研究,少形象传播的施政性信息研究等特征。其未来学术研究拓展路径在于:一是从概念、背景、历史等角度提升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的理论化水平,二是从党的活动、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等角度拓展中国共产党形象国际传播主体的研究,三是将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研究置于国际政治权力格局中,并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和评估体系,四是深化中国共产党形象认同的相关研究,从形象传播的目标入手来提升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000.
博士生教育和学术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变革对博士生教育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也出现了“预聘—长聘”制度的引入、次级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精英学术劳动力市场饱和、海外学术劳动力回流的冲击等变革趋势。以入口—过程—出口理论模型为分析框架,结合访谈调查资料及各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分析发现,上述趋势对博士生教育的入口、过程及出口三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博士生生源总量持续上升,但优秀生源向海外流失;在博士生社会化过程中,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及可迁移能力培养不足;博士生就业呈现“下沉式”和多元化就业趋势。面对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革,我国博士生教育须进一步提升培养质量,并加强对博士生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可迁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