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2篇
科学研究   3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克隆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克隆羊出生后,克隆人的问题引起了一阵轰动,大部分人对克隆人持否定态度。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种态度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产生的必然性,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在科技和伦理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2.
在越南战争中.诺思罗普公司开发的F-5轻型多功能喷气战斗机用实力为自己赢得了尊严。40年后的今天.它再次得到了一展身手的机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3.
对荒诞世界的最初惶惑--表现主义戏剧的过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前后是欧洲发生巨变的时代,理性世界的崩溃使人们把握不到宇宙事物间的固有联系,艺术同现实生活的对应原则亦失去意义.但表现主义文学,尤其是戏剧还处在由外部而内心,由具象而抽象的过渡阶段.本文通过对三部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的具体分析,来说明其过渡状态,并呈示其悲观日深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04.
无视他人的尊严与权利,似乎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基本心态。这种过分膨胀的网络精神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政治生态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值得深切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5.
乞丐的尊严     
点评: 本文语言流畅,写出了作者对“尊严”的思考。小作者能如此关注现实生活,难能可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6.
"师道尊严"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中的师道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它既内涵着人类对教育活动的普遍规律的领悟,又外化为人类对师法、师德、师爱、师艺和师表的追求.此外,它还涉及到教与学的关系和学习方法."学道尊严"的概念存在片面性.  相似文献   
107.
教授的尊严     
尊严从来都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词,它和吃喝拉撒睡等直接关乎人类生存的词一样,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可以说,尊严是我们的生命之盐。当然,尊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也是在长期的人类生活中逐渐发展过来,一步步处于变化之中的一个概念。古代背景下的尊严和近代以来的尊严,便有着许多不同的内  相似文献   
108.
教师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是文明传承的工程师,是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自古以来,教师就是一门神圣的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所带来的阵痛,教师尊严和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教师甚至贬值为仅以此谋生的一般性劳动者,教师群体性弱势文化明显。就内在原因来分析。教师的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不够明显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简要陈述在西方程序正义理论史上占重要地位的马修“尊严价值理论”,主要从“参与”、“可预测性、透明性”两方面分析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找到行政程序法价值取向的理论根源,论证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实际是从不同角度实现对人的尊重,维护人的尊严,最终实现法律的正义。  相似文献   
110.
甘肃作家杨显惠在多部作品中反映了大饥饿时代人的生存权利被践踏的历史事实,《夹边沟纪事》展现了右派这个特殊人群的生命哀歌,而《定西孤儿院纪事》则从大饥饿时代定西普通人的生命悲歌来揭示生活的悲剧,用纪事的形式再现那段历史,警醒我们对个体生命权利的尊重。杨显惠的努力对当代文坛很重要,他所做的是为我们的民族记忆添砖加瓦的工作。文学的帮闲和帮忙从来是文学不能独立于世的软肋,但真正超越时代的文学都是人类良知的真实流露。杨显惠的努力是一个坐标,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在人类性和普世性的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