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2篇
教育   539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泉  张建宇  马桂敏  汪信 《文教资料》2010,(32):139-141
本文通过阐述工程硕士教育发展历程.分析工程硕士学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论述了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来自矿山企业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存在着工、学冲突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提出采用模拟学术会议教学、准实地教学和远程学导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3.
加强规范管理推进工程硕士教育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工程硕士教育的规范管理内涵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教育的管理经验,阐述了实施规范管理的主要举措,最后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工程硕士教育规范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4.
本文从<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性质和特点着手,针对工程硕士和学历硕士的区别,结合作者多年从教经验,提出了工程硕士<决策支持系统>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为工程硕士<决策支持系统>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本文在总结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多数院校工程硕士的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与工学硕士相似,进而提出了以案例式教学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促进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
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求"实"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业工程行业特点,本着服务的理念,做好工程硕士生源的动员工作;采取"量体裁衣"式的授课方式;抓好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论文选题的实用性,立足于解决矿山安全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严格把握学位论文质量关,是培养高质量矿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7.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开展,旨在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产业需求为方向、以高校基础为支撑、以基地合作为载体的校地合作培养模式进行探索;结合了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熟分院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实践进行具体阐述,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8.
全日制专业硕士是教育部为适应当前硕士生就业主要面向实际生产部门的现实而主动提出的一项学位教育制度,然而在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如学生不愿读、导师不愿带、社会不愿配合的尴尬困境。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政策改革建议及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9.
利用一项全国范围的工程硕士毕业生调查数据,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导学关系等维度分析了培养模式与工程硕士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培养过程中若能够做到“与业界的联系、促进协同培养”将显著提高工程硕士的就业概率与就业满意度。指出我国工程硕士生培养应该在多个环节注重与业界的联系,实现高校与业界的协同培养。  相似文献   
100.
基于课程硕士角度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以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及灵活性,而课程硕士培养在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特点符合这些要求。笔者主要探讨在我国工程硕士培养实践中借鉴课程硕士攻读方式的依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