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095篇
科学研究   311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121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236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谁主张谁举证"规则.这个规则包括原告对其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和被告反驳原告诉讼请求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两个方面;败诉责任由举证不能或不足者承担.现以与出版界密切相关的著作权侵权诉讼为例,进行阐释说明.  相似文献   
52.
无论是在编辑实务中,还是在侵犯著作权案的处理过程中,认定作品之间在表达方式上是否存在相同或者实质性相似之处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个事实问题,出版社才能知道所出版的图书是否存在侵权.本文以案说法,从版权鉴定的角度阐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3.
高颖 《声屏世界》2006,(12):47-48
历史上凡是被称道的法律都是以法律的终极关怀为基础的。“终极关怀”是人的关怀,离不开人的诉求。因此,法制节目不论是普及法律知识、追踪法制热点,还是邀请法律专家分析个案,都是让事实说话,让法理说话,做到以理服人,弘扬法律公平、正直、正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54.
本刊从第二期开始,在“专题讲座”栏目,开辟“自律与维权”,特约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党委书记顾理平撰文。本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隐性采访》是第三讲,讲解了隐性采访中出现违法的主要表现、隐性采访的法律禁区、在法律度的把握上应注意的规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55.
拜读贵刊2005年第9期夏雨禾先生的《透过“疫苗事件”看新闻报道的风险性》一文后,笔者觉得该文有夸大“疫苗事件”报道风险性之嫌。所谓“报道的风险性”,属于报道真实性的范畴。就“疫苗”报道个案而言,报道的风险性就是整个事件报道过程中,把疫苗作为“假疫苗”、“问题疫苗”、“夺命疫苗”报道而可能产生的不良传播效果。考察整个“疫苗事件”的报道过程,把新闻报道的风险性归结为新闻时效性俘虏客观性;媒介公正立场的缺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妄加猜测、不负责任报道行为;解决问题缺乏科学.对新闻事实过早的“盖棺定论”而使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等原因,都有失公允和简单,值得深入探讨。从新闻采访写作规律和认知规律看,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涉及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还关系到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的过程和新闻的社会传播效果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6.
王瑛 《新闻实践》2006,(7):53-54
注意时下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不少报道还是工作动态性新闻。这些新闻,报道程式化,语言抽象化,缺乏新闻性、可读性,让人看后转眼便忘,影响了传播效果。产生这些现象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报道忽视了受众能够认同的情节事实,使新闻报道成了纯而又纯的“非事件”。因此,在采访中,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之中的、鲜活的、有情节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通过对这些  相似文献   
57.
新闻策划是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的报道,以达到深入反映事物的社会价值,揭示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实践证明,好的新闻策划有多种妙用,最终发挥了提升媒体形象的功能。成就深度,提高报道质量在今天高度开放、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的时代,对某一重大事件,一家媒介垄断或封闭新闻源几乎已不可能,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经很少见了。在同题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以独特的新闻视角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独特见解和独特思…  相似文献   
58.
武海英 《新闻三昧》2006,(11):16-16
深度报道通过系统地提供有关背景材料,反映重大新闻事件,以及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热点或有争议的问题,透彻地分析和解释这些新闻事实的性质、起因,展示或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向、揭示其实质。在企业报道中如何给深度报道定位、如何写好深度报道,以此来服务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大局,已成为需要探索的问题。深度报道的必要性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表面的新闻报道,也就是说“知其然”,更想了解揭示更深层次内涵的报道,即“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媒体都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剖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挖掘事物的内在规律,分析…  相似文献   
59.
潘洪其 《青年记者》2006,(11):45-46
现在,新闻媒体和新闻人最缺乏什么?耐心!不知何时起,大家普遍都缺了“耐心”,都不“安心”了,都不耐烦起来。这种状态,体现在新闻报道中,也体现在媒体经营中。具体表现,大家静心想想会想到很多,看看本期“新闻观察”的文章也会有很多启发。或许,谁也不想这么过,太累,时不时还遭人骂。导致如此的原因,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现实”、“环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可是,这“江湖”,自古以来,就有正邪道魔之分,就有不信邪、不怕邪的顶天立地的“英雄”,就有秉持真性情、不与流俗为伍的“高人”。“英雄”、“高人”,揭去武侠小说给他们罩上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绝招”就仨字——“主心骨”。  相似文献   
60.
李强 《青年记者》2006,(12):36-36
经济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但事实不能解释事实,因而报道常常需要观点来作为对经济事实的解释。这种解释不是评判,而是客观的解读,是对现象背后真相的求索。传统的报道是观点统率材料,我们有一个固定的话语系统,或者说一个模式,观点前置于事实。在这个系统里,万物皆得其所,一切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