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50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审美生产与审美消费的理论不能建立在"自由时间"概念基础之上,少数资产阶级占有的"自由时间"是出于对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掠夺,是以奴役劳动者为前提的.审美生产与审美消费不能片面剥离,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与消费是一对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作用又互相渗透.消费主义批判的指向应该是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及目的的价值在当代彻底沦为了马克思所批判的"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即价值幻象.  相似文献   
102.
在当今信息时代,消费主义甚嚣尘上,文学艺术也避免不了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文学作品借助现代电子传媒技术正在变成五颜六色的图像,而阅读图像比阅读文字省力、省时,影视作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影《色,戒》的出笼是西方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文化商品化的结果,其在商业运作上的成功势必对文学艺术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关系形成巨大的冲击,使人们不得不对文学艺术该如何表达人性、如何担当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者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3.
消费主义思潮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大众传媒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对民生新闻兴起、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和电影大片模式形成、以及新媒体泛娱乐化等产生影响。大众传媒受到消费主义影响难以避免,但在促进竞争、繁荣精神产品之上,还应有序管理,防止过度商业化,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考察了全球化趋势下翻译的发展的走向,并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下翻译发展的四个特点,即文化共享使翻译可译度提高、文字隐喻性的消解和机器翻译的可能性增大、消费主义对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的影响加深、翻译活动的重心迁移.  相似文献   
105.
关于消费伦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具有伦理意义。当代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意味着社会财富占有的不公,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人类要走出困境和危机,就必须转变消费理念。抛弃无限度的物质性的消费主义伦理。形成兼顾人的需要与自然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当代人的需要与后代人的需要,以及同代人之间需要的适度性的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106.
海选活动是一种大型选秀活动,它目前正在我们的电视、互联网等广泛兴起,从“超级女生““加油,好男儿“到“梦想中国“,“挑战主持人“,从挑选歌手、演员到主持人,都采用海选的方式,人们参加海选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  相似文献   
107.
青春形象一直是文学书写的主题之一。《绿如蓝》以"历史倒置"的叙事策略及传统武侠小说的书写模式塑造了以章第中为代表的青春群体形象。他们在高考的压力下努力拼搏、勤奋刻苦,盲目认同现实,缺乏批判精神,可谓"单向度"的青春形象。在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这种形象与以《小时代》为代表的身体化、物质化的"青春形象"截然不同,从重建中国文学青春形象的角度来看,无疑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徐莹 《新闻采编》2009,(3):33-35
在古代汉语中,"舆"即"车","舆人"即是车夫,引申为普通老百姓,"舆论"是"舆人之论",便是指普通老百姓的议论。现代新闻学把舆论定义为"自然存在的公众的集合性意见","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度,持续一定的时间"(陈力丹)。社会生活中的人的多数自发地对社会事件、人物形成的意见和评价的集中表达,这就是舆论。舆论的主体是老百姓、  相似文献   
109.
恶搞现象,已经是都市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随着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和消费时代的来临.恶搞已经全面渗入市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力求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驱力.从而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110.
最近几年来,不少商家或设计师运用一些带有"怀旧"元素的设计,引领消费者。对于这一现象,本文从集体记忆理论开始,力图找出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理论支撑,以期为商业设计和商业运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