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5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著名戏剧家齐如山有一句名言:“京剧演员到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梨园界还有一说:“北京成名,上海赚钱.”这说明上海这个南方的戏码头在京剧演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北方的名角纷纷南下,伶界大王谭鑫培六下申城,梅兰芳1913年首次到沪,“唱红上海滩”.程砚秋也不例外,他18岁就闯荡上海,之后多次访沪,以至名满申城.他在七海很有人缘,用现在的话说,拥有大量的粉丝.上海对程砚秋来说,是一个福地,对他艺术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唐代是孙子兵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孙子位居兵学"亚圣"地位,《孙子兵法》实际上被视为兵书之首,传承广泛,影响深远。唐人注解《孙子兵法》达到高峰,注本丰富,有注释,有阐发,多有创见。唐代孙子兵学私学色彩明显,出现家兵学现象,还融合儒家、道家等思想,萌生道兵家流派。  相似文献   
43.
促成基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学习空间拓展是创智课堂的重要目标。而知识迁移,则是思维从已知到未知行进的历程,表面上是知识的迁移,实际上是以已知理解未知,不断开拓自己思维版图的过程。以《秋水》的教学为例,阅读课文开头,学生接触到的是河伯"望洋兴叹"的故事,自然觉得寓意是让我们不要骄傲自满。但是当看完了下一段海神若与天地、中国与海内、人与万物之间的比较,又会觉得庄子是在讲大小的相对性。继续补充课文《秋水》未选入的部分,北海若否定了  相似文献   
44.
马原 《语文天地》2015,(4):20-22
案例一(上课了,教师精神抖擞地快步走上讲台,与学生互致问候)师:上课伊始,我先做一个随堂调查,喜欢小说的同学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喜欢诗歌的学生请举手。(依然没有学生举手。教师此时略显尴尬。他转身在黑板上书写了本课的课题“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看太阳”)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的一首诗。请大家齐念诗题。(学生齐读诗题)(教师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  相似文献   
4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单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史传文学传统,更为后代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蕴藏丰富的取材宝库,元代杂剧作家从中取材,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史记戏”.在这些剧作中, 《田穰苴伐晋兴齐》和《吴起挂帅敌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前者严格依据历史史实进行创作,而后者则在尽量还原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和艺术加工.元代杂剧作家对《史记》的改编正体现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剧创作倾向中.  相似文献   
46.
《齐物论》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物论》以“齐”为主题,从逻辑上说,其中包含“齐物”论与齐“物论”二重涵义。“齐物”论指向世界万物,后者虽呈现千差万别的形态,但从“齐物”论的角度看,则最终可以分而齐之或不齐而齐。齐“物论”之“物论”直接所指,涉及关于“物”的不同观点,但在宽泛意义上则关乎一切是非之辩,“齐”广义论域中的“物论”,意味着消解是非的分辨和是非论争。总起来,“齐物论”以“齐”为视域,既要求超越存在之域的分别,也试图消解观念之域的是非之辩。就哲学的层面而言,扬弃“道术为天下裂”的形态、通过以道观之达到统一的存在,这一进路无疑不无所见的。然而,从现实的形态看,世界既呈现关联和统一之维,又内含多样性和差异性,所谓“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以否定和拒斥的立场对待“分”与“别”,在逻辑上很难避免对存在的抽象理解,与之相涉的分而齐之,也容易疏离于真实、具体的存在,引向思辨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在庄子的齐物之论中,以道观之与抽象齐之二重取向交错而并存,呈现了多方面的理论意蕴。  相似文献   
47.
齐鲁两国作为周初分封于东方的两大重要诸侯国,在建国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传统民俗以及封君治国方略的不同,遂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以开放务实见称,鲁文化则以厚重严谨闻名。下面拟从对《诗经》中《齐风》《鲁颂》和等同于鲁风的《豳风》的研读来粗浅归纳《诗经》里齐文化与鲁文化在经济、政治、民风民俗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48.
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方法,对齐鲁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渊源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基于齐鲁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及统治者殊异的经营方略,从而形成因循守成而崇文重礼的鲁文化与务实革新而尚武的齐文化;儒家文化成为鲁文化的核心,对武术的伦理、民族与国家意识培育影响至深;兵学文化是齐文化的精魂,成为武术技击理论探索的渊薮;齐、鲁文化在交流与融合中一体化为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成为齐鲁武术乃至中华武术汲取理论养分的上源活水。  相似文献   
49.
正2014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我的老伴和儿子、女儿都是教师,他们问我:"你有没有关于教师的邮票?"于是,我从自己所集人物邮票中找呀找,还真有不少呢!这些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国家及世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教师这个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受过老师的教育。谨将此文献给广大教师和《集邮博览》的读者。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  相似文献   
50.
中国武术:一种兵学文化的展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历史学和文化学视角对武术与兵家的联系进行了纵向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形而下的层面上,兵法与中国武术技法都含有将对象不断二分的思维方式,他们都建立在对人心、人性的洞察基础上,兵武诡诈,奇正变换,目的都是要战胜对方;在形而上的层面上,兵与武又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兵学与武术其哲学的基本问题仍然是天人关系问题,都非常关注作为自然形态的天、地与作为社会形态与自然形态统一的人的关系问题,强调三者的协调与和谐。兵学与武术都反映了一种典型的东方文化意识与文化心理结构,中国武术乃是东方兵学文化思想的凝结与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