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90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450篇
教育   27601篇
科学研究   1910篇
各国文化   86篇
体育   2417篇
综合类   2320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9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959篇
  2019年   466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866篇
  2014年   2496篇
  2013年   2195篇
  2012年   2850篇
  2011年   3104篇
  2010年   2379篇
  2009年   2182篇
  2008年   2534篇
  2007年   2572篇
  2006年   2494篇
  2005年   2209篇
  2004年   1820篇
  2003年   1632篇
  2002年   1320篇
  2001年   1061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上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从行文内容到成文风格体现并丰富了"审美现代性"的涵义,展现了审美现代性在现代社会中对"世俗的超越"的功能特质,主要表现为"回归、仿超古典"、"永远的精神漂泊冲动"、"生命力的赞歌"、"非现代的时间观"、"新的价值系统的建构"等。  相似文献   
992.
梅州形成“足球之乡”的历史人文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梅州在20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间形成"足球之乡"的历史和人文背景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梅州"足球之乡"的成因主要是:早期教会的传入、海外华侨的支持、发达的教育资源等.同时与客家人长期迁移形成的客家精神有关.此外"球王"李惠堂和民间体育团体"强民体育会"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梅州"足球之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3.
《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从用法、意义、举例等几个方面对副词"都"的说明多有疏失,存在描写不全、义项失收、释义杂糅、义例不合、引例偏晚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4.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在清末民初普及教育的思潮下,语文课程目标呈现服务儿童经验世界和社会实际需要的务实取向,表现为语文教材追求接近生活日用口语的通俗文体和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现实内容,语文教学强调儿童的自动学习。  相似文献   
995.
必须科学把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与要求,科学总结新时期影响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科学总结、全面继承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经验,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根本举措;研究解决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存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左联"成立之初,太阳社、后期创造社、南国社等创办的既成刊物随之变成了"左联"的文艺阵地,计有:《大众文艺》、《南国月刊》、《艺术月刊》、《沙仑月刊》、《拓荒者》与《萌芽月刊》。通过这些刊物,"左联"推介了一些左翼文学新人、新作和新理论,推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进程,为将民众引入艺术殿堂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也推进了左翼文艺界的大联合。  相似文献   
997.
1970~2010年国际比较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1)比较教育的研究前沿基本按时期顺序演变,依次包括受社会科学理论、实证方法和人力资本理论影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平等观念、世界体系理论和教育实践影响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全球化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新市民社会理论影响的2000后。2)比较教育的研究热点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理论发展关系极为密切。3)比较教育的知识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逐渐趋于稳定并基本成熟,研究方法形成了以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为主,部分与应用心理学、哲学和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的格局。4)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际组织在比较教育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98.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在教育领域开展愈加丰富的全球教育合作与交流,跨国间教育政策的转移扩散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行为。其中,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一些跨国的行为者,在传播教育基本价值与规范、促进国际教育合作交流、融合与扩散国际教育政策等方面日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在全民教育政策的跨国转移扩散发展进程中,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倡议网络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全球教育运动联盟为个案,考察全球教育运动网络、传播全民教育政策过程中倡议的基本理念与采取的主要集体行动策略,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教育政策转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教育援非涉及全球共同关注的地域"非洲"、全球共同的议题"教育"以及全球共同的诉求"发展",日益成为一个全球积极参与和共同治理的领域。其成效明显,促进了非洲教育的发展,但在援助理念、模式、经费、效率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其成效和不足,在全球"善治"的视角下,教育援非需以建设"和谐世界"为导向,以"以非为本、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为理念,实施"多方合作、多模式运作、多层次目标"的援助。  相似文献   
1000.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习惯、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反映出文化信息的差异。因此从性别意识、价值观以及意象图式三方面,对"兔"在英汉文化中不同形象的解析,有助于理解"兔"在英汉文化中不同的文化内涵,促进跨文化交流中信息的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