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729篇
科学研究   5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7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非范畴化是指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特征的过程。这些成分在重新范畴化之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中间状态,它们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同时获得了新范畴的某些特征。以非范畴化理论为依据,探讨日语复合动词的构成要素在非范畴化阶段的副词化现象。从意义上看,复合动词副词化的构成要素在副词化过程中丧失了原意,获得了加强主要动词动作的程度副词意;从句法特征上看,副词化的构成要素丧失格支配能力。  相似文献   
62.
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味"从《老子》开始提出,在魏晋南北朝时由钟嵘、刘勰、宗炳等完成构建,并在宋朝"尚韵"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了深化。"味"的核心内容在前期是对"观道"的要求,在后期是对"古淡"的推崇,并逐渐衍生出"滋味""至味""味外之旨"等概念。从"味"的内涵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流变,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美学的数次转折。  相似文献   
63.
网络界面信息的可理解性影响用户搜索效率,心智模型理论是用户理解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交互设计中表现模型和心智模型的差异理论来解释用户理解与网站信息表达不一致现象的内在机制,并对这一内在机制进行实验观测与分析,探索心智模型测量及其与表现模型相似性测量的方法.本文以电子商务商品分类搜索为背景,对个体心智模型测量方法进行探索,具体通过设计分类搜索模拟实验平台以及层级概念图,记录用户心智模型的动态变化;通过改进现有的字符串相似度计算方法探索以对用户心智模型与网站分类表现模型差异进行评价,由此揭示网站分类搜索中用户心智模型变化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64.
从增删类目、修改类名、增改注释、增加参见类目、增加复分标记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图法》(第五版)艺术类类目的修订状况,对修订后的分类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详尽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65.
词义引申的本质是两个词义之间的认识“联系”,而不是派生、转化等等,两个词义在认知范畴和格式的控制下,分别产生理据认识,形成引申根据,然后两个认识结合成理据认识对,形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的沟通联系实现能引词义向所引词义的引申。在这种理论模型的背景下,本文分析古代汉语单音名词“事物”义之间的互补认知格式的引申类型。  相似文献   
66.
“形容词 着”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从范畴及范畴转换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研究中国文艺美学应注意诗乐书画各门艺术范畴的融合相通。从这些艺术范畴的产生来看,有着共同的根源;从其表现来看,有着相通相长的艺法;从其实质来看,都有“如其人”的品位;从其审美理想来看,都有“与天合”的倾向。因而书与画同,画与诗通,诗与乐合,同源分流,相得益彰。形成中国特有的一系列艺术范畴。  相似文献   
68.
韩晋芳  董亚峥 《学会》2012,(12):3-8,33
"人民团体"是公民社会中结社活动的产物,是我国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所使用的"人民团体"概念,存在着多重界定,涵义与指代范畴不明确。本文在梳理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社团管理文献的基础上,辨析"人民团体"的指代范畴,揭示了民国时期与当前所指"人民团体"的不同,阐述了"人民团体"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了中国科协与其他人民团体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9.
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谈指类句及其反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类句是指称一类事物的特征的句子。指类句可能存在反例,指类句的重要特点是容忍反例。语言学研究指类句,就是要分析它的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以便能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70.
学者对阶级这一范畴的研究始于17世纪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均未能对阶级产生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根源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阶级的历史起源、产生根源等问题,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最终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摧毁一切奴役制度、实现全人类最终解放的伟大力量。马恩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