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009篇
科学研究   11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理论建构不仅只在文学史之历时性与共时性之中运作,更应考虑在文学活动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几个要素之间运作。而传统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分法在消费时代显然不舍时宜,因为文学市场构成因素现已深刻浸入其中,影响着作看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这决定了它应当而且必须是文学活动的第五个要素;并且,在文学场中读者这一要素可能具有接受者、书写者、被书写者这三重身份特征。由此,文学的读者期待视野也必须得到重新界定。于是,我们的接受美学文学史概念就应该在一更为宏大的视界内得到与时俱迁的理论修正。本文试图从读者的多重身份特征入手,把文学活动的五要素放到文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坐标系中来探讨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32.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学术专家、实践者和学习者三类相关群体的访谈,调查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在线课程相关人群关于在线课程的质量观与对质量构成的认识,探索在线课程质量框架与要素,以期为促进人们对在线课程质量的共识,为改进和优化现有在线课程质量标准提供参考。研究通过对20位受访者累计22万字访谈文本的编码分析,发现四种质量观--服务质量观、系统性质量观、目标性质量观和增值性质量观,并定义出设计开发与实施运行两大类的九个在线课程质量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评价、媒体与技术环境、实施效果、改进发展和社会影响。其中,课程目标、学习内容与实施效果被定义为核心要素。本文基于TF-IDF关键词统计方法对三类群体的在线课程质量观差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已有远程教育质量观和在线课程质量标准相关成果对本研究发现和定义的在线课程质量观、质量框架和质量要素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33.
生物课程改革是生物教师极为关注的,因此,帮助生物教师提高课程理论水平,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是"生物课程改革专题"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34.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发展。其核心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相似文献   
35.
唐五代白话小说往往儒道释三教观念并存,作品援儒入佛,宣扬忠孝,意在借助中土传统伦理观,搭建中土受众对佛教文化的心理接受平台.  相似文献   
36.
论穆勒五法的方法论特征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勒五法”不仅是古典归纳逻辑的最高成就之一,而且具有鲜明的方法率特征与不低估的方法论价值。穆勒所论述的五种方法是以消除非相干因素为基础,以演绎思想为补充的求因果归纳方法;它们可作为实验探索的方法论准则,在科学假说的构建与确证中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7.
“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至2000年的“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许多领域中继续获得发展,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成果,但与“九五”和“八五”期间相比较,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突破性新进展则显得步伐较为缓慢,特别是在宏观审视以及新领域和新课题的拓展方面,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因此,近代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还有待于史学界做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空前的历史机遇。作为民营企业的厂长经理,必须树立人才至上的观念,打破家族化的管理模式,调整用人机制。因此,对民营企业的用人准则、民营企业选聘和留用人才等方面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严复的"信、达、雅"三难说对翻译标准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信、达、雅"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信"是最基本的,指译者要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达"是指译文要顺畅,"雅"是指译文要有文采。"三难说"主次有序,既提出了"达"对"信"的制约,又提出了"雅"对"信"和"达"的影响,三者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40.
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达、雅”是由严复首先提出并应用于实践的翻译理论,虽褒贬不一,却雄霸中国翻译界达100年之久。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翻译标准作细致的整理,以求抓住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脉络,并结合现代翻译理论对其进行多元的分析,力图在现代语境下对该理论做更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