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教育   2133篇
科学研究   122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46篇
综合类   20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1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With isopentane as working fluid,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 for corrugated, nodal and horizontal grain tubes are simulated.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three kinds of tube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lain tube. The numerical results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re validated with theoretical values. For the corrugated, nodal and horizontal grain tubes,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s(HTEs) are 2.31—2.53, 1.18—1.86 and 1.02—1.31 times of those of the plain tub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improved HTEs are at the expense of pressure losses. The drag coefficients are 6.10—7.09, 2.06—11.03 and 0.53—1.83 higher, respectively.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mprehensive heat transfer factor, the corrugated tube is recommended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followed by the horizontal grain tube.  相似文献   
992.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重要结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硫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994.
This article addresses challenges in accomplishing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ss involving the adap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government applications from a donor country to a recipient country. Here it is claimed that prior e-government research has overlooked existing technology transfer literature from the fiel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work is aimed at addressing the underlying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fer of e-government technology, give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donor and recipient organizations in terms of the socio-economic context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a review, interpretation, and synthesis of a broad range of both technology transfer, e-govern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literature, we exten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Life-Cycle Model, as this well-known model was derived entirely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is end, we propose a heuristic frame for e-govern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Finally, five propositions accrued from both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proposed heuristic frame are set forth to be further tested,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ocess dynamics of e-government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95.
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转移,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 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呈相互依赖生存关系。 本文将四川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将四 川省的资本投资量、人力资本投入量、外商在本地的直接投资、技术吸纳金额以及国外的技术引进作为解释变量,以 此综合代表四川省的技术转移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省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 衡关系,经济增长推动了四川省的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996.
医院科研团队虽然明确了解所需要的知识与具有外部嵌入知识来源的有效性,并利用多种多样的工作实 践途径来促进内部隐性知识的转移。但是,医院科研在实践中仍然存在隐性知识转移的困境。文章对科研团队对怎样 组织与设计知识转移实践的方式以及达到什么程度才符合知识转移和达到共享的目标、如何把这些知识存储到团队的 知识管理系统来管理和捕捉隐性知识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把研究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思路集中定位在医院科研工作实 践过程中,分析医院科研团队工作实践情境中知识重组与知识转移关系,希望通过建立跨职能科研部门以及工作实践 情  相似文献   
997.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目前广西高新技术产业最具活力的一部分,企业如何吸收外部知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一个关键要素。本文简要概述知识联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广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现状,分析其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8.
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工具作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预期目标的途径,是政策分析的有效手段,以Strau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为基础,构建政策分析框架、界定分析单元、编码归类、统计分析等过程对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产业价值链两个维度进行统计与分析,剖析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政策工具选择、组织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从而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合理的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语言迁移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大学俄语教学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是影响俄语教学的重要因素。首先试图对语言迁移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从俄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中的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进行比较,最后分析影响语言迁移的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从而帮助学生在俄语学习中正确利用英语和汉语对俄语的正迁移,有效地抑制负迁移。  相似文献   
1000.
马晓斐 《时代教育》2014,(11):159-160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transfer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especially the negative transfer from native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is the focal issue among linguists in the scope of 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is thesis aims to find solutions to reduce the pragmalinguistic failures that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Tibetan students' third languag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