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07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教育   17206篇
科学研究   5225篇
各国文化   85篇
体育   1163篇
综合类   1429篇
文化理论   512篇
信息传播   3062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92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716篇
  2019年   654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607篇
  2016年   941篇
  2015年   1457篇
  2014年   2840篇
  2013年   2160篇
  2012年   2063篇
  2011年   2311篇
  2010年   2065篇
  2009年   1874篇
  2008年   2115篇
  2007年   1492篇
  2006年   1043篇
  2005年   935篇
  2004年   727篇
  2003年   618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63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论武术散打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散打竞赛是一项高强度的个人直接对抗项目,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状态对技术的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心理恢复比肌体康复更为重要,这个问题已引起教练员及运动员的高度重视。根据经验与实践,本文作者通过阐述散打运动员伤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指出运动员伤后克服心理障碍的几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
规范的后转换技术可以高效率的保护好积极动能,缓冲运动中能量的消耗,加速机体的恢复,大幅度的提高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23.
试谈乒乓球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有着较明显的项目规律.通过对专业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具体表现、诊断方法、恢复手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4.
对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及发展趋势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法。阐述了运动负荷在现代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对现代运动训练负荷安排的相关因素从七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在运动负荷安排时,充分考虑和分析其内在因素和相关因素,对有效合理地控制运动负荷有着重要的意义,并预见了现代运动训练负荷安排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5.
运动后恢复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是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总结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运动与身体生化适应的基本特点及身体运动能力提高的基本规律,为科学训练提供应用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人体运动时,在各个阶段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把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作逐一阐述,旨在为广大的运动员及运动爱好者提供帮助,以提高运动效果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7.
对普通高校弱势群体(学生)实施体育保健课程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对15所高校保健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用每周一次,每次90 min的体育保健课程,结合每天散点晨炼30 min.分养生保健组(健身运动处方)、形体恢复组(治疗运动处方)、健身健心组(健心运动处方)进行有的放矢的体育疗法,能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8.
在生态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发挥课堂的灵魂作用.教师的灵魂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表率作用,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知识支撑,以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能三方面.  相似文献   
29.
学校的发展主要在于文化的全息发展。学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根据文化形态学的观点,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核心文化、制度中介文化和物态外显文化三个层次。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在于心态文化建设——团队精神的打造和凝聚制度文化建设——人与人;人与事各种关系的和谐;物态文化建设——人的生成与发展的和谐及人与环境的和谐。三个层面的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全息的学校文化场。通过对这个全息文化场的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生态校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培养人、生成人、发展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