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教育   650篇
科学研究   502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雷  黄园淅  程晓凌  杨波  李江苏 《资源科学》2011,33(8):1422-1430
文章通过黄河、猫跳河和汉江三个流域开发的案例分析表明:随着现代流域开发程度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生态负效应也不断显示出来。实际上,由于流域开发的正负生态效应两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时空差,目前流域开发所做规划和设计尚无法通过及时的反馈机制加以修正和完善。如此状态使得工程建设的规模越大,梯级开发的程度越高,流域开发利弊的争论也就越大,所冒的开发生态风险也就越大。有鉴于此,最大限度地从以往流域开发的经验、特别是从失败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中汲取有益成分,就成为现代流域开发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出发点和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82.
太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分异及其动态转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根据研究地域的生态特征,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PSR模型从胁迫因子、状态因子以及效应因子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综合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异及动态转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由2000年的0.584下降至2008年的0.512,有92%的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呈下降态势。生态健康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整体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下降的趋势。生态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苕溪流域的安吉县、德清县及长兴县一带,而生态健康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北部的无锡市区和常州市区。  相似文献   
83.
化学示踪剂是研究干旱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和补给来源追踪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Cl-为示踪剂,通过其他离子与Cl-的相互关系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Br-/Cl-、Na+/Cl-、S042-/Cl-、HCO3-/Cl-、Ca2+/Cl-、Mg2+/Cl-相互关系指示了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关系密切,水质较好,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蒸发也起到一定作用,下游盆地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完全是现代降水的补给,石膏、方解石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地下水富镁。总体而言,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在多种地球化学作用下进行,在以蒸发为主导动力的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过程促使地下水演化为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84.
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润润  邓祥征  金琴  郑新奇 《资源科学》2011,33(11):2169-2174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经济增长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对保障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持价值。本文以鄱阳湖流域为案例区,利用1978年-2008年人均GDP与鄱阳湖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数据,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鄱阳湖水体TN、TP浓度随人均GDP增长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研究表明,鄱阳湖流域经济增长与氮磷排放的关系具有库兹涅斯曲线(EKC曲线)特征。鄱阳湖水体中TN、TP浓度随经济增长而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转折点分别位于人均GDP为8600元/人、7400元/人(以1977年为基期计算)时。目前,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与环境政策的影响,鄱阳湖流域的氮磷排放量已出现下降趋势,但为保持鄱阳湖水质的持续改善,鄱阳湖流域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控制氮磷排放,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5.
气候变化背景下近50年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运用RS和GIS,基于航空相片、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近50a来黑河流域冰川资源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s/1970s-2003年,该流域的335条冰川总面积缩小了29.6%,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10km2,冰川末端平均后退258m,退缩比率达31.0%,且黑河干流以西的冰川面积缩小及末端退缩幅度均强于干流以东。分析认为,气温显著升高是黑河流域冰川快速萎缩的主导因素。与我国西部其它地区冰川变化相比,黑河流域冰川面积缩小幅度明显较大,且祁连山东、中、西段冰川变化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是区域气候差异、冰川规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本文对月保证率设定法进行改进,不仅考虑了不同保证率年份河流生态需水的差异,而且对不同的生态需水推荐流量等级进行了区分。随后采用改进月保证率设定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的河流生态需水特征,结果表明:布哈河和沙柳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增加或减少趋势不明显,夏季径流量年际波动最为明显,而径流量年内分布均呈单峰变化态型,峰值都出现在7月-8月份;伴随着保证率的降低,河流生态需水量不断增加,而且需水等级越高、增加幅度越大,同时不同保证率年份河流逐月生态需水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平水年(P=50%)青海湖流域两条主要河流布哈河和沙柳河适宜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18亿m3、1.36亿m3,枯水年(P=90%)二者分别为1.16亿m3和0.70亿m3。  相似文献   
87.
本文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的特点:水少,砂多和时空分布不均以及内陆河流域降水稀少,山地冰川和积雪是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域水资源的主要补给和来源,指出了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阶段的问题,剖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88.
红河之源     
巍山有条河。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而是代表云南红土高原特性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的源头河流。红河从兹生发,滚滚滔滔,一泻千里,奔入大海。徒步行走云南六条大河的柴枫子作的《红河源祭》写道:"大地的复兴和丰盈,是我的美,是我波澜壮阔的美。生命的脉流,从此而发动,如日之升真真而  相似文献   
89.
正汉水流域地处中国南北交界,沃土良田,民风勤朴,产出丰富,为秦汉以来历代中央政权财税之源,若水之相继。汉水流域也是我国长江经济带极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陕西省长娄勤俭曾讲:"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是陕西的重要责任,生态保护要跟上,水质要安全。除生态治理外,也要保证当地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持续稳定的水源地。"汉中市委书记魏增军在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全线通水之际也提出"以  相似文献   
90.
正在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流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水孕育了生命,江河孕育了人类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化,莱茵河造就了德国文化。中国幅员辽阔,河流纵横交错,流域文化特点鲜明。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研究中,流域文化研究是新世纪文化研究的一大热点。《黄河文化史》(李学勤主编,1995年)、《长江文化史》(徐吉军主编,2003年)、《中华珠江文化史》(黄宗伟、司徒尚纪主编,2010年)和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相继出版,展现了专家学者在流域文化研究方面的功力。2013年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