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教育   712篇
科学研究   775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95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2 毫秒
91.
低碳能源技术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高碳能源与低碳能源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低碳能源技术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化发展和转型的基础;通过分析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大低碳能源研发的投入,加快推进低碳技术的产业化,加强政府的政策导向力度,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功能是促进低碳能源技术发展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2.
国际气候谈判至今未就《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之后的减排事宜达成协议.使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制度走向不明。我国碳市场在后京都时代面临三大制约:国际市场多种因素影响供需.CDM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滞后,市场形成尚需时日;而国内各地排放权交易所已呈割据趋势,同质化竞争严重。提出应对措施如下:在国际谈判中争取主动.保障CDM平稳过渡;加强国内市场建设,探索自愿减排模式;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实施强制减排奠定基础;打造国际化交易平台,促进中介服务机构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93.
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相似文献   
94.
基于ANP法的低碳旅游景区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金凌  高峻 《资源科学》2011,33(5):897-904
在全球气候变迁的趋势下,低碳成为很多行业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低碳旅游逐渐成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新方式。本研究旨在总结低碳小区、低碳建筑、低碳产业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提出低碳旅游景区评估模型。主要采用方法是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常用的ANP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依据相关文献归纳和低碳小区、低碳城市、低碳旅游区案例分析,提出低碳旅游景区评估指标;然后访谈5位低碳建筑、景观生态、资源能源、旅游环境、旅游规划领域专家,并从低碳设计、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低碳旅游区的评估指标,请专家采用ANP成对比较方法对低碳旅游区优先等级进行评价筛选;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用superdecision软件进行指标权重值评估;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成果期望能为低碳旅游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为旅游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比较不同景区的碳排水平的理论方法,为碳排放较高景区提供调整建议;希望能为未来研究低碳经济评估指标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95.
张优  程明今  刘雪薇 《资源科学》2021,43(3):601-611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消耗量大且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分布,大宗煤炭铁路运输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不容忽视。由于铁路机车的技术应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因而有必要从生命周期视角解析煤炭铁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探索减排潜力。本文在构建煤炭铁路运输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C-GHGEs)核算模型的基础上,量化1999—2017年3类机车的省级LC-GHGEs因子,刻画LC-GHGEs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①随着西北电力机车工作量占比大幅提升与西南水电的大力发展,西北、西南铁路运输的LC-GHGEs因子呈显著下降,而华北、华东呈略微上升,省际差异逐步缩小。②1999—2017年,煤炭铁路运输LC-GHGEs总量首先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经历2002—2011年的煤炭“黄金十年”后开始迅速下降,然后在2017年再次上升。自2002年起,电力机车替代内燃机车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贡献者。③内蒙古替代山西成为LC-GHGEs贡献最高的煤炭输出省份,重点输出省份的西向转移加剧了煤炭铁路运输的温室效应。煤炭铁路运输LC-GHGEs在输入省份的分布较为分散,钢铁生产大省的贡献较为突出。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机车技术升级、能源结构调整、调运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降低煤炭铁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
张炎治  冯颖  张磊 《资源科学》2021,43(6):1153-1165
研究碳排放增长的多维、多层动因,识别关键的增排产业链和增排路径,对于宏观减排政策制定和微观减排路径选择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利用结构分解和结构路径分解的分析方法,从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3个层次对中国碳排放增长进行了递阶分解分析,识别出了2010—2015年中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因和路径。研究结论表明:①需求规模变化是中国总体、生产阶段、产业链碳排放增加的主导影响因素;②煤炭消费发挥着减排作用且贡献巨大,但其他能源的增排效应使煤炭的减排贡献大打折扣;③能源效率变化对各生产阶段的影响为正且呈递减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对第一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具有显著减排效应,对其他生产阶段具有轻微增排效应;④需求规模变化和直接消耗系数变化是多数增排产业链的最大影响因素,30条增排路径占中国2010—2015年碳排放增加量的25.7%,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关键路径和动因。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事件的冲击下,全球市场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度大幅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下简称"沿线国家")面临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文章基于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碳排放影响的测算模型。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减排效应,助推了沿线国家绿色投资,并基于测算结果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提出了4条政策建议:在重点行业开展低碳技术转型;建立连贯的绿色发展政策;建立多边绿色合作;重点发展气候金融。  相似文献   
98.
基于绿色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对于区域绿色设计能力做出评价.结果表明,各省市与地区间不均衡发展问题突出,显示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省绿色设计能力综合排名靠后,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提升绿色设计能力,提出推进绿色设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绿色发展政策,建设绿色供应链体系、推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引导绿色产品的消费,加大绿色设计研发和投入等建议.  相似文献   
99.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革命浪潮,使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高校学报的编辑人员应自觉把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高校学报编辑出版活动的各个环节,如策划栏目环节,约稿、审稿、返修环节,编辑加工、校对稿件环节,版式设计环节,确定印刷数量环节,出版形式环节等,从而节约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实现高校学报的绿色出版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
The dipping method was devised to deposit Pd onto carbon nanotube as supported catalyst(Pd/CNT)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arbon monoxide(CO) and styrene(ST)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polyketone(PK).The Pd/CN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ray diffraction(XRD)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The construc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property of PK were evaluat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 and XRD,respectively.The catalyst showed excellent activity and reusability in promoting the fabrication of PK.It can be recycled 14 times with the highest tot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4 239.64 gPK/(gPd·h) at Pd content of 8.63w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pared catalyst is effective to catalyze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CO and styre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