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91篇
教育   1773篇
科学研究   671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15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发展状况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入新时期以来,农业的科技化发展趋势、农村的城镇化趋势、农民的社会分化以及农民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都为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当前的农民职业教育需求在发展态势、内容结构、供需关系等方面表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对此进行准确的把握,是推进新世纪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2.
According to its proponents, animal-free animal food products, such as cultured meat and synthetic cow’s milk, have the potential to overcome various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ethical challenges that have emerged around global animal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the industrial agriculture that is needed to support it. Apart from the myriad of technical problems making animal-free food products, critics have pointed out the blurry ontological status of the food and the ethical challenges therein, and have questioned the veracity of the various promissory narratives being produced. This paper considers animal-free food from a social studies of economies and markets (SSEM) perspective. As a market that currently mostly only exists in potential, an SSEM perspective can reveal the various social and material relations that comprise the (bio)capital formation that will underpin any market-to-be, an aspect of markets that are often invisible once markets are up and running. Moreover, this perspective details the intimate role markets have in establishing the ethical and ontological aspects of animal-free foods in a political economy shaped by neoliberalisation and financialisation.  相似文献   
113.
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在九龙坡区陶家镇和海龙村的试点较为成功,其共同点在于注重以工促农、社会保障和土地集约,而在改革主导角色、农民身份转变和土地流转方式上各具特色。"陶家模式"和"海龙模式"的实践证明:中小企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农民增收是统筹城乡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土地政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系统思考与政策创新。目前,两种模式的深化发展,面临土地政策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推力不够、城乡规划视野不宽、政策落实不到位、资源要素流通不畅、管理体制不顺等困难。应进一步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机制,加快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保障农转城人员的利益,推进城乡科学规划,破除农村投资樊篱,并提升各级政府的统筹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14.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困境及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研究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阔,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缓慢、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环境相对复杂、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民族特性浓厚、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居民主体意识比较淡薄、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面对这些困境,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体育公共服务意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开发、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公民参与制度和渠道的力度、创新民族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5.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虽然各区域之间的差距始终存在,但缺乏内生动力的西部地区却并未陷入恶性循环,同样保持了较为快速的经济发展.由于市场中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流失,长期以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如企业家般直接干预经济,并依靠自身的企业家精神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大项目创新,实现了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然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种经济发展策略由于政府可调配资源日益匮乏而逐渐失效;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区域内市场中的企业家精神,从而实现大、中、小规模创新的协同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策略选择.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应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积极转变职能,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有效激发出区域内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16.
我国工商资本下乡研究:文献梳理与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工商资本大举进入农村经营农业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领域。学界主要从工商资本下乡的动因、渠道与模式、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与潜在风险以及政府规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主流观点支持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但强调需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非粮化”“非农化”以及大量圈地和排挤农民等现象发生。此外,城市工商资本与农村工商资本的划分、差别化监管的依据以及“非粮化”控制的区域范围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7.
健美操教学是一种集运动、音乐于一体的体育教学活动。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学采用传统的“口传身授”方式,这种方式不但局限了课堂教学整体效果的演示,而且导致学生对健美操技能的掌握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本文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健美操采用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对健美操技术动作的掌握,改善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利于发挥双主体的作用,实现“双主”教学;有利于扩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8.
研究以政府协调治理为理论基础,以“主体-场景-行动”为治理逻辑的分析框架,指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治理的困境,提出马拉松赛事风险政府协调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马拉松赛事风险治理存在治理主体对赛事风险治理认识不够、赛事风险场景的精细划分比较笼统、赛事风险应急合作治理行动的基础支撑条件不完善等困境。应从更新治理理念、转变治理主体的角色认识,优化场景划分、夯实场景的精细化和数字化;强化行动效益,夯实赛事风险治理的行动基础3个方面推进治理。  相似文献   
119.
18世纪中叶以后,天山北麓地区随着农业人口的迁入,土地开发的不断拓展,使这一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农业聚落和绿洲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地理景观。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在清政府的努力经营下,农业绿洲迅速扩展,农业聚落迅速增多;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战争的影响下,农业聚落和农业绿洲衰废;19世纪80年代以后,天山北麓重新进入一个和平发展时期,农业聚落和农业绿洲逐步恢复。到1949年之前,天山北麓形成了与天山平行的东西向断续分布的绿洲带,成为此后农业绿洲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0.
我国西部地区非农化的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农业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滞后,市场化率比较低。影响西部地区非农化发展的滞阻因素包括:非农化的制度障碍,非农化的成本障碍,非农化的城乡技术障碍,非农化的主体素质障碍,非农化的观念障碍。加快西部地区非农化的路径选择是:以农业产业化推进西部地区非农化,以农村城镇化带动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农民的知识化促进西部地区的非农化,以剩余劳动力外流化加快西部地区的非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