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652篇
科学研究   1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在“一带一路”政策持续深入推进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当前,随着来华留学生生人数的急剧增长,“留学生的教育管理质量”已成为高校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多数高校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理念认知、工作队伍建设、育人体系建设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在尊重中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开展“同中有异”的“趋同化”教育管理,提高育人质量,加快实现我国留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8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华侨移居西班牙的小高峰,这一时期的旅西华侨多以行商为业。他们走街串巷,贩卖项链等小商品,被当地人称为"卖项链的中国人"。通过对当时西班牙的官方数据和本地报刊的解读可知,旅西华侨以男性为主,女性及儿童人数较少。华侨行商普遍西语水平不高,生活较为清苦。虽然他们所出售的商品受下层民众的欢迎,但行商却受到主流社会的敌视与排斥,他们被商店经营者视为不正当的竞争者,被当局政府视为扰乱秩序者,被当地民众视为入侵者。这一切反映了早期旅西华侨谋生的艰难。  相似文献   
83.
我国高职院校在"走出去"进行海外办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地位,其办学目的:一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二是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三是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需矛盾。在面对本科院校海外办学竞争压力大,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时间短等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出校企联合和"政行校企"多方联合申办海外大学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办学路径。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合力办学,集中优势,彰显特色,拓展了我国高职院校海外办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竞争优势理论及相关研究认为区域产业体系构建和升级已经从依靠资源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逐渐转移到依靠禀赋结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构成的竞争优势。梳理了华侨试验区的竞争优势要素,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文化要素、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构建华侨试验区的“钻石模型”,提出华侨试验区在近阶段应以培育壮大高级专业生产要素为目的,以直管区为核心重点发展跨境金融、商务会展、医疗旅游和信息产业的建议。以“干中学”推动华侨试验区的传统资源禀赋优势动态升级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5.
大学的收益:留学生教育中的经济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学生教育的经济收益是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重要部分,国外有关学者、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都非常关注,但在国内,人们对留学生教育的认识还主要集中在政治和文化层面。通过建构的经济收益测算模型(包括图式模型和数学模型),并以上海一所大学的留学生样本进行试测,研究显现出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的经济学意义:留学生教育促进了教育服务贸易,增加了我国经济总量;能够缩减我国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巨大逆差;增加了高校的"预算外收入";改变了高校的教育资源结构,提高了教育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86.
英国大学海外办学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在100多年的海外办学实践中,率先实施了校外学位修读等教育教学制度,形成了考教分离、合办大学、海外分校、教学中心等完备的海外办学模式;依靠独特的海外评审等有效质量保障措施,强化了其海外办学的质量和声誉。创新与适应使其持续保持国际上领先地位。其输出优质教育资源、调整办学策略等经验对我国大学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7.
依国际惯例,侨民在母国并无单独的代议权;而华侨则不同,他们在中国享有代议权。民国成立后,华侨积极争取代议权,以当时的临时参议院为中心,在议员间展开了华侨代议权问题的讨论。在华侨联合会的努力下,华侨代议权问题终得到解决。华侨代议权的获得促进了中国政府与海外华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8.
本文据笔者在日本的实地调查,从社会人类学的视角观察一组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留学生的日语基础、学历与毕业后去向的相互关系,用芝加哥学派异文化适应中的“边缘人(marginal man)”概念分析3个不同类型的个案,探究其中因异文化不适应而引发的现实问题,其中除了个人的心理素质、日语基础等个人原因外,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传统、心理模式的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而这个根本性问题还没有引起日本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所以,虽然日本学校有优良的学习环境,但相当数量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回国或去第三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解决此问题的相关建议,论述研究此问题对中国解决外国留学生的异文化适应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清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演变是一个漫长、渐进的历史过程.根据这一变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原因及其采取的措施,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严禁和敌视时期、漠视时期和开始重视侨务时期。  相似文献   
90.
网络技术的应用是优化华文教学过程的新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教育媒体的改变,还带来学生语言交际训练方式教育内容、传播方式、教师和学生角色以及教学模式的变革。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本文指出基于网络环境的华文教学过程要围绕一个主要目的、强化两种设计、重视三种交互和培养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