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讨论了SH波在功能梯度压电带中共线双裂纹处的散射问题,假定裂纹面上边界条件是电渗透性的,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Copson方法对问题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讨论了右裂纹尖端的动应力强度因子与材料梯度参数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了压电陶瓷的发展、应用以及ANSYS在超声电机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阐述了压电陶瓷参数数据的转换原理及其输入命令,最后利用ANSYS对一压电陶瓷薄板的振动进行了模态分析,说明了压电陶瓷材料参数转换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随着建筑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结构高度、跨度的增大,结构在地震和风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也日益突出,单纯通过结构设计中增大构件截面或者增强刚度的方法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合理性,与此同时,智能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给结构振动控制技术开辟了新的天地,已成为结构工程领域最具有前沿性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根据主动控制力学模型,进行了压电主动杆件位置优化的推导分析,并介绍了优化布置的实现方法,结合一个七层框架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可以看到,对结构进行智能控制之后效果显著,并且压电主动杆的控制效果不因输入地震波的不同而不同,同时与结构自身参数有很大关系,通过布置位置的优化,可以实现在布置较少主动杆的同时达到良好控制效果的目标。最后通过一个三层框架结构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法,较好的实现了主动控制。  相似文献   
54.
模拟计算在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模拟计算在超声速测量实验中的应用,利用ANSYS软件对压电陶瓷超声波换能器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模拟计算值和实验测量值一致。将模拟分析法引入传统物理实验中,开拓了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应用模拟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5.
INTRODUCTIONItiswellknownthatstresssingularitymayariseattheinterfaceedgeofbondeddissimilarmaterials.Duetotheintrinsicelectroelasticcou plingbehavior,thestresssingularitywillleadtothesingularbehavioroftheelectricdisplace ment.Dingetal.( 1 996)deducedthegener…  相似文献   
56.
功能陶瓷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评述了陶瓷基板,微波介质陶瓷,铁电压电陶瓷,半导体陶瓷,铁电薄膜和智能材料等功能陶瓷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我院功能陶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7.
基于全息二次曝光法的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二次曝光全息干涉计量的原理,分析干涉条纹与物体变形量的关系.利用全息二次曝光法对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进行测定.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一致,表明该方法用于测定材料的逆压电效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讨论了无限长功能梯度压电板中双裂纹尖端热响应分析,用Fourier积分变换把混合边值问题转化为以裂纹面上位移为未知量的对偶积分方程,利用Schmidt方法对其求解,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考察了温度变化及材料系数对应力强度因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9.
传感器的制作是利用的28um厚的4层结构的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表面电极形状的制作用了剪切加丙酮腐蚀的方法,保证了传感器有一定的非金属化的边缘。对于电极的引出,我们的设计是将传感器上、下电极面引脚错开,引出电极是我们比较容易做到的穿透式,我们用了压接端子压接和空心小铆钉铆接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validity of (adaptive) Lagrange generalized plain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plate element method for accurate analysis of acoustic waves in multi-layered piezoelectric structures with tiny interfaces between metal electrodes and surface mounted piezoelectric substrates. We have come to conclusion that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acoustic and electric fields in a piezoelectric structure can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rough the propos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The higher-order Lagrange FEM proposed for dynamic piezoelectric computation is proved to be very accurate (prescribed relative error 0.02%–0.04%) and a great improvement in convergence accuracy over the higher order Mindlin plate element method for piezoelectric structural analysis due to the assumptions and corrections in the plate theories. The converged Lagrange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late element methods and 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vailable exact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adaptive Lagrange finite element methods and a new FEA computer program developed for macro- and micro-scale analyses are reviewed, and recently extended with great potential to high-precision nano-scal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and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piezoelectric and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s in layered structures and plates are stressed. Project supported by SRF for ROCS, SEM of China and partially by Zhejiang Provinci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