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99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01.
生活     
  相似文献   
102.
冯晓青 《阅读与鉴赏》2007,(10):54-55,53
朱自清的散文承继中国“温柔敦厚”的文化传统并与时俱进.在道德观和审美观上实现了对古典散文的超越。一篇《荷塘月色》,节奏舒缓,文字清爽,在画、诗、情、境数美俱存中,充分展示了作者在艺术上的造诣和独步,诠释了“美文”的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103.
突出人的理性,强调主体的作用是康德美学的出发点。康德认为美学主要是考察主体的情感,主要是考察主体在什么样的主观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美与事物的内容无关,完全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主观心态。没有主体的情感,任何事物就无所谓美;崇高与美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天才是审美主体的天赋才能。  相似文献   
104.
如何提高书法欣赏能力,是摆在每一位书作者和欣赏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浅显地看,它似乎是一种技法性的文字载体,而进一步探讨,它又以其本身所具有的形体结构、作品风格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意境、神韵、气息等美学观念,扑朔迷离,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惑。而书法教学活动无疑会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欣赏及创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5.
禅宗创生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中国和日本的传统艺术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禅理与艺术思维、审美感悟的共通之处在于感性中的直觉领悟:刹那间见千古,平凡中出奇幻,自然中有妙谛,简易中含深趣.受其影响,中日传统文学审美观念中都追求"悟"与"空"、"淡"与"味".追求在顿悟、妙悟中达到空无境界是二者的共同点.中国的艺术审美观注重表现空灵冲淡之"淡",以清幽脱俗为美,讲求含蓄的"韵"之味;日本的艺术审美观则偏好于闲寂枯淡之"淡",以平淡素简为美,讲求曲折的"情"之味.  相似文献   
106.
天台宗的自然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美学库》的出版,无疑是美学界的一件大事。在这一座巨型的中国美学的思想库、资料库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美学问题。比如,在佛教美学研究领域中,就有不少未曾研究而对今天建构当代美学体系可以提供有益借鉴的课题。现试以天台宗人的自然审美观为例,略呈管见。  相似文献   
107.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其诗名盛,词名虽然为诗名所掩,不能大畅于世,但是自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中回忆从军宦游生活、回忆故乡友朋、回忆恋情的词从多方面展现了他的生活思想情感,这对于了解一个多样化的陆游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现如今国家对小学生的艺术教育有着高度重视,学校也越来越注重音乐学科的建设。在音乐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基本的音乐教学外,还应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苏教版音乐教材为例,提出推行小学德育教育视角下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9.
阐释素质、素质教育、数学素质教育的内涵,提出实施数学素质教育要树立教书育人观、学生主体观、教师主导观和数学应用观,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稼,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适”是庄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庄子思想的内在意蕴来看,庄子之“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他对“体道”主体心态的生动描绘之中,体道者由“适人之适”到“自适其适”、由“自适其适”到“忘适之适”的心理超越,是庄子批判现实、超越现实、追求人格理想的反映,也是庄子的生命愉悦观和审美观的独特表现。“适”的生命愉悦观给中国古代审美观注入了超脱空灵的血液,开辟了中国古代审美愉悦观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