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5472篇
科学研究   354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75篇
综合类   378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1028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67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6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90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750篇
  2013年   580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意识是中华民族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传承环境和文化价值观念的改变、相关法律政策与广大民众的疏离,传播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意识淡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善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重铸民众的主体认同意识,探索多元化的宣传传播途径,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的社会生活类禁用词中体现出的语言暴力入手,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说明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暴力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认同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3.
张珍 《广西教育》2014,(31):41-43
分析当前高校政治认同教育在增强大学生“三个自信”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思路:打破封闭式的内容框架,强化理论宣讲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打破单向的理论宣讲方式,强化互动和引导;打破各自为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强化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4.
文章主要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主要的内容涉及到民族认同在互联网中呈现出怎样的趋势与指向,如民族文化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平台,获得了文化再生与文化再造的机会。另外,民族文化借助网络媒介可以获得经济利益,同时在商品交往过程中,传播与推广了本民族的文化,文化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资源,这些都对少数民族形成积极的民族认同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匿名性特征,指点江山、讨论政策,易引起一些负面效应,这在无形中强化了本民族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削弱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5.
《广西教育》2015,(12):26
据东北网近期的一则采访调查显示,大庆的一所有80名教职工的小学里,一线男老师从过去的10多名减少到目前的3名;同是该市的一所有108名教职工的中学里,一线男老师不足20人;而该地区有着1440名学生的师范教育学院,男生仅有240人。这则报道所反映的事实,应该说十分普遍。在国内的中小学里,男女教师比例失衡是不争的事实,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6.
本文以社会身份认同为切入点,选取广西龙胜县的龙脊梯田景区为调研区域,研究当地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前后社会身份认同的变化和提升对策.方法:采用田野调查法,从经济、政治、社会、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和教育等六个维度分析女性居民从事旅游经营后的生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认同呈现怎样的趋势、当地政府和社区能为女性居民发展提供的帮助与建议.结果:从事旅游经营的女性居民在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社会身份认同不高.结论:提出促进旅游经济长效发展、增加参与旅游决策机会、培养社会自信和自尊、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树立正确价值观、把握受教育机会等一系列建议,促进少数民族旅游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7.
李丽红 《考试周刊》2011,(42):212-213
从专科生对政治理论课认同活动来说,其构成要素有五点:传授者、认同客体、认同主体、认同媒介及认同环境。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出发,研究导致专科生对政治理论课认同障碍的成因。  相似文献   
78.
正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圣王同祖""华夷共祖"的理想型人物,是由古代中国文明进程的特征所决定的。以黄帝起始的中原地区部落联盟制度中以"礼"为标志的政治文化与世俗性特征,体现了华夏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政治文化的鲜明特点。人们往往将黄帝及其部族所开创的政治文明及世俗化礼仪制度作为华夏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而将黄帝作为华夏民族始祖及政治文明的开创者。一、文明与国家文明与国家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79.
高校学生会干部组织认同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从个体与组织的一致性、情感/评价、组织参与、环境这四个维度对四川师范大学校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组织认同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组织及学生会干部事实上均表现出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生会干部有较高的自我评价和较低的组织评价,将对组织的认同异化为对"学生会干部社会身份"的认同;学生会干部的组织参与呈个人需求导向,组织忠诚度较低;学生会组织的边界和制度环境都较模糊,成员的组织行为较为盲目。原因在于:学生会干部的组织认同机制以交换性组织认同为主,并发生了衍变异化。要解决学生会组织认同的异化问题,需要强化学生会干部的价值性组织认同,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0.
《文化学刊》2011,(2):106-106
杨莉、伍敏在《湘潮》2010年第1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性所在,是中国人民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是中国提升文化吸引力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构建文化尊严的指导思想,是中国构建正确尊严观的核心。面对现今中国社会文化尊严的缺失和错误尊严观,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最佳文化尊严和正确尊严观的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