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584篇
  免费   635篇
  国内免费   1773篇
教育   270671篇
科学研究   13628篇
各国文化   3232篇
体育   16389篇
综合类   6361篇
文化理论   2714篇
信息传播   51997篇
  2024年   864篇
  2023年   3696篇
  2022年   2503篇
  2021年   3366篇
  2020年   3684篇
  2019年   3183篇
  2018年   1774篇
  2017年   3032篇
  2016年   4397篇
  2015年   7380篇
  2014年   22699篇
  2013年   14738篇
  2012年   18052篇
  2011年   35881篇
  2010年   43314篇
  2009年   30998篇
  2008年   26562篇
  2007年   21633篇
  2006年   22356篇
  2005年   24387篇
  2004年   21566篇
  2003年   16679篇
  2002年   11166篇
  2001年   8253篇
  2000年   6563篇
  1999年   1397篇
  1998年   942篇
  1997年   808篇
  1996年   644篇
  1995年   566篇
  1994年   596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82篇
  1991年   264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周莹 《读友》2020,(11):62-63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善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贵。”常常行善的人,一定会有好福气降临。小时候,蹲在墙角阅读《增广贤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人不做亏心事……”这些古训,就像种子播撒在心灵的土壤间,滋润着荒芜的成长生活。后来,我又读到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等古人积攒的经典智慧。于是,我便更加确定“善良”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阿房宫赋》(见粤教版《语文》必修2)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在教学中颇有争议。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语文》必修2第97页对"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一句的注释是"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当作石头,把金子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石";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基本上也是沿用了这种说法。按照这一说法,此句中的"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名词应该有四个活用了,至于哪四个活用,又是如何活用。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2017年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概念,但是对于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这种教学方式还属于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利于从实践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本文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草叶集》充分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的时代精神,也充分体现了惠特曼的文艺思想最光辉的部分。他强调民族性、民主、平等,崇尚真实、善良与自然,追求创新与探索,并憧憬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因此在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元祥 《教育研究》2020,41(4):4-15
  相似文献   
18.
杨秀娟 《文教资料》2020,(4):105-107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中名画赏析类课程设计应选择那些在艺术史上有代表性并具启迪意义的作品,围绕每一幅作品特定的"话题",向学生介绍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并进一步强调其在所处画派和历史阶段的地位。作者以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为例,从时代背景、母题、尺寸、透视、比例和透视、光线和笔触等方面入手,阐述艺术赏析课程设计的心得。  相似文献   
19.
20.
语言表达活动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之下,语言表达主体运用语言这一媒介,通过一定的语言表达策略作用于语言表达受体的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形成和开展往往涉及到四方因素:语言情境、言语行为主体、言语行为受体和言语行为策略。其中,语言表达活动会受到语言情境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诗人和画家也不例外,他们用同样的方式从事着自己的创作……对于他而言,由于是一种新的情境,当他处于那样的情境之中时,他的言语创作物的形式也会是与以往不同。"他认为语言情境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着语言表达的效果。在写作这种语言表达活动中,语言情境即写作情境,主要包括写作前和写作时的外在环境、写作者的写作身份和写作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